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師資培育在芬蘭

Diane Ravitch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   

原做出處: Diane Ravitch's blog / 2013-11-15

原文網址: http://dianeravitch.net/2013/09/15/teacher-education-in-finland/

重點摘譯:

芬蘭被公認為全球表現最優異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十年中,芬蘭學生在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的表現一直都很傑出。在芬蘭的學校,從未針對學生實施標準化測驗。如此一來,學生的進步情況該如何評量呢?就由他們的老師。

芬蘭教育工作者認為,芬蘭的教育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他們擁有高品質的老師。整體而言,芬蘭全國各地的老師都具有高度的水準,不論是在師資招生,或是師資培訓階段都是如此。在芬蘭,想要成為老師,沒有任何捷徑。老師這個職業被高度推崇,絕對不亞於其他專業。

芬蘭的師資培育水準相當高。想當老師,學生就要在高中最後一年提出申請。芬蘭只有8所大學開有師培計畫,對提出申請的學生精挑細選,10個申請者中,只有1名會被挑中。甄選的過程包含好幾項評量,有申論題,入學考試,面試,以及證明何以想當老師。進入師培計畫後,除了修讀未來任教的科目外,師範生還要修讀教學法、教育理論,進行教育研究,也要學習如何教導特殊需求的學生。對於師範生教育研究(論文)的執行,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唯有通過5年的師資培育,方能成為老師。

芬蘭的高等教育完全免費。芬蘭人把教育視為基本人權,學生讀書完全無須付費,因此,沒有任何芬蘭大學生在畢業後還要償還助學貸款之類的債務。任何人只要想接受教育,就可以得到免費的教育服務,因為這樣對整個社會是有益的。

在芬蘭,想當老師,唯有通過師培計畫的考驗,別無蹊徑。芬蘭不像美國,有"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速成師培計畫,沒有透過網路即可獲取學位的師培計畫,也沒有人因為具有運動或歷史學位,就可以擔任教職。

當師範生從師培計畫畢業,成為正式老師,他們會擁有非常大的自主權。每所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會一起決定教學內容。國家頒布的課程只提供指引,但不左右老師的專業。人們相信老師的專業足以位學生做出正確的決定。

芬蘭有一個類似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的全國性評量,然而,這個評量只是採樣實施,並非用來考核學生、老師或學校。因為芬蘭沒有標準化測驗,所以從來就不會像美國的"加值評量系統(value-added assessment)",把學生的成績拿來評鑑老師。

芬蘭學校都是小班教學,在我拜訪的3所學校裡,沒有任何一所學校的班級學生超過20個。在課堂上,老師將科技運用在教學是司空見慣的事。在芬蘭的學校,藝術課非常重要,就連下課休息時間和體育課也都很重要。

在芬蘭,幾乎每一位校長和老師都是工會的成員,工會代表教育專業,為教育工作者的權益和當局針對政策進行討論。一個人,只要取得老師資格,就享有終身教職。在經過嚴格訓練後,很少老師會離開教職。老師的工作條件很好,又受到國人的高度尊敬,為什麼會有人想離開呢?

在Pasi Sahlberg的獲獎名著"芬蘭啟示(Finnish Lessons)"一書中,他指出,芬蘭在進行教育改革時,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美國教育家John Dewey的啟發。正因如此,在芬蘭,教育專業被高度重視,教室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沒有考試,並且盡力關注每個孩子,使其充分發展。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Diane Ravich為著名的美國教育歷史學者、教育政策觀察員、教育分析與評論員,現任職於美國紐約大學。 著有"The Death and Life of the Great American School System: How Testing and Choice Are Undermining Education"和"Reign of Error: The Hoax of the Privat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Danger to America's Public Schools"等書。

(*本文獲Ravitch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