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
近日在網路上看到作家朱宥勳以校友身分寫了一篇評論,針對建中及臺灣的教育制度做了一些分析。該文甫一登出,隨即有一群菁英主義的捍衛者跳了出來,抨擊消除明星高中是大錯特錯的舉措。
在諸多的抨擊言論中,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某位在國外接受高等教育的網友疾呼道:"美國菁英高中的學生比建中優秀,比建中多,一個國家還是需要菁英,...。"此言一出,立即得到眾多網友的掌聲和附和,而且其中竟然還有不少教師,著實令我詫異!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西方世界該仿效的是古代中國(上)
Yong Zhao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Yong Zhao / 2014-02-22
原文網址: http://zhaolearning.com/2014/02/22/deja-vu-too-late-to-learn-from-china/
重點摘譯:
當為了撰寫"誰害怕大惡龍:為何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差)的教育體系(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Dragon: Why China Has the Best (and Wor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這本書而在埋首於研究時,我瞭解到了早在300年前就應該發明PISA。若此,那麼PISA所提出的建議和所造成的影響就不會像現在這般地遭到誤用,而是會非常的理想。
李明洋摘譯、改寫*
Yong Zhao / 2014-02-22
原文網址: http://zhaolearning.com/2014/02/22/deja-vu-too-late-to-learn-from-china/
重點摘譯:
當為了撰寫"誰害怕大惡龍:為何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差)的教育體系(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Dragon: Why China Has the Best (and Wor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這本書而在埋首於研究時,我瞭解到了早在300年前就應該發明PISA。若此,那麼PISA所提出的建議和所造成的影響就不會像現在這般地遭到誤用,而是會非常的理想。
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東亞教育值得仿效之處
Yong Zhao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Mitchell Institute / 2015-05-28
原文網址: http://www.mitchellinstitute.org.au/reports/lessons-that-matter-what-should-we-learn-from-asias-school-systems/
重點摘譯:
在國際評量的排行榜上,沒有任何一個東亞地區國家的成績落在平均分數之後。
如此卓越的表現,已然讓世界各國將東亞地區,尤其是上海、香港、南韓和新加坡的教育視為值得效仿的明證。正因如此,許多國家的主政者以及國際組織無不致力於解析及傳播東亞各國的教育政策與實務。
李明洋摘譯、改寫*
Mitchell Institute / 2015-05-28
原文網址: http://www.mitchellinstitute.org.au/reports/lessons-that-matter-what-should-we-learn-from-asias-school-systems/
重點摘譯:
在國際評量的排行榜上,沒有任何一個東亞地區國家的成績落在平均分數之後。
如此卓越的表現,已然讓世界各國將東亞地區,尤其是上海、香港、南韓和新加坡的教育視為值得效仿的明證。正因如此,許多國家的主政者以及國際組織無不致力於解析及傳播東亞各國的教育政策與實務。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破除人人都該上大學的迷思
Walt Gardner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Japan Times / 2015-11-03
原文網址: http://www.japantimes.co.jp/opinion/2015/11/03/commentary/japan-commentary/college-obsession-fueling-truancy/#.VoZlhepunb0
重點摘譯:
輟學原本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由於中途輟學和完成學業者收入上的差異,而使其成為日本和美國當今最感迫切的議題之一。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Japan Times / 2015-11-03
原文網址: http://www.japantimes.co.jp/opinion/2015/11/03/commentary/japan-commentary/college-obsession-fueling-truancy/#.VoZlhepunb0
重點摘譯:
輟學原本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由於中途輟學和完成學業者收入上的差異,而使其成為日本和美國當今最感迫切的議題之一。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考試升學制是行不通的路
李明洋
當前臺灣瀰漫著一股濃厚的"自我恐嚇"氛圍。
昨日,報載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提出了"全面免試升學,落實學區升學制"的政見。結果立刻有一群人跳出來,大力抨擊,恐嚇說廢除菁英主義是把整體國民的水準平庸化,將因此導致臺灣的競爭力輸給中國、日本、南韓、新加坡,彷彿該政見愚不可及,彷彿不奉行菁英主義就等著亡國滅種似的。
然而,筆者認為這種論調至少有兩個值得商榷之處:
1.這種"自我恐嚇"的論調有道理嗎?更進一步說,有真憑實據嗎?
2.廢除菁英主義真會導致國家的競爭力下滑嗎?或者說,菁英主義及考試升學制才是行得通的路嗎?
當前臺灣瀰漫著一股濃厚的"自我恐嚇"氛圍。
昨日,報載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提出了"全面免試升學,落實學區升學制"的政見。結果立刻有一群人跳出來,大力抨擊,恐嚇說廢除菁英主義是把整體國民的水準平庸化,將因此導致臺灣的競爭力輸給中國、日本、南韓、新加坡,彷彿該政見愚不可及,彷彿不奉行菁英主義就等著亡國滅種似的。
然而,筆者認為這種論調至少有兩個值得商榷之處:
1.這種"自我恐嚇"的論調有道理嗎?更進一步說,有真憑實據嗎?
2.廢除菁英主義真會導致國家的競爭力下滑嗎?或者說,菁英主義及考試升學制才是行得通的路嗎?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請別說芬蘭和我們是無關的!
Pasi Sahlberg原作
李明洋摘譯*
PasiSahlberg.com / 2011-11
原文網址: http://pasisahlberg.com/please-dont-say-we-are-irrelevant/
重點摘譯:
許多人被芬蘭能夠將其教育體系從菁英主義、沒沒無聞及缺乏成效,轉型成為優質、公平及具高度成效的(教育)典範而深深著迷。而芬蘭不採用企業化的教改模式,也不讓私人企業涉足教育的作法,更是讓國外參訪者驚訝不已。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芬蘭教師如何能夠超越醫師和律師,成為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他們也想瞭解,到底芬蘭的小學師培計畫如何能夠在大學科系中成為最搶手的熱門科系?有些人則會問:其他國家能否仿效芬蘭進行教改呢?
李明洋摘譯*
PasiSahlberg.com / 2011-11
原文網址: http://pasisahlberg.com/please-dont-say-we-are-irrelevant/
重點摘譯:
許多人被芬蘭能夠將其教育體系從菁英主義、沒沒無聞及缺乏成效,轉型成為優質、公平及具高度成效的(教育)典範而深深著迷。而芬蘭不採用企業化的教改模式,也不讓私人企業涉足教育的作法,更是讓國外參訪者驚訝不已。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芬蘭教師如何能夠超越醫師和律師,成為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他們也想瞭解,到底芬蘭的小學師培計畫如何能夠在大學科系中成為最搶手的熱門科系?有些人則會問:其他國家能否仿效芬蘭進行教改呢?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對英語寄予不切實際期望的南韓
Akli Hadid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Diplomat / 2014-10-18
原文網址: http://thediplomat.com/2014/10/english-education-in-korea-unrealistic-expectations/
重點摘譯:
一些南韓年輕人在找工作的時候非常不順利,除非他們的托福(TOEIC)成績能夠拿到至少900分以上,這樣的成績,就算是母語為英語的人士也不容易拿得到。雖然家長試著要幫助孩子符合市場的預期,但是南韓政府卻採取不同的措施遏止(人民)對英語情有獨鍾。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Diplomat / 2014-10-18
原文網址: http://thediplomat.com/2014/10/english-education-in-korea-unrealistic-expectations/
重點摘譯:
一些南韓年輕人在找工作的時候非常不順利,除非他們的托福(TOEIC)成績能夠拿到至少900分以上,這樣的成績,就算是母語為英語的人士也不容易拿得到。雖然家長試著要幫助孩子符合市場的預期,但是南韓政府卻採取不同的措施遏止(人民)對英語情有獨鍾。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中國能向芬蘭學習什麼?
Jiang Xueqin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Diplomat / 2012-05-01
原文網址: http://thediplomat.com/2012/05/what-finland-can-teach-china/
重點摘譯:
我剛剛結束了為期一週的芬蘭學校訪問行程,最後一天,當我拜訪芬蘭最優秀的高中時,碰到了中國的教育部副部長,他那天在赫爾辛基待了一整天,想看看中國能從這個所謂世界上最優質的學前到12年級的教育體系學到些什麼。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Diplomat / 2012-05-01
原文網址: http://thediplomat.com/2012/05/what-finland-can-teach-china/
重點摘譯:
我剛剛結束了為期一週的芬蘭學校訪問行程,最後一天,當我拜訪芬蘭最優秀的高中時,碰到了中國的教育部副部長,他那天在赫爾辛基待了一整天,想看看中國能從這個所謂世界上最優質的學前到12年級的教育體系學到些什麼。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品質不佳的南韓高等教育
Steven Borowiec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Diplomat / 2011-06-20
原文網址: http://thediplomat.com/2011/06/south-koreas-tuition-battle/
重點摘譯:
由於每年南韓大學的學費已高達8000美元左右,使得南韓大學生不得不抗議。南韓有著悠久的學運文化,例如1987年的民主抗爭活動,以及2008年的抗議美國牛肉進口運動。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Diplomat / 2011-06-20
原文網址: http://thediplomat.com/2011/06/south-koreas-tuition-battle/
重點摘譯:
由於每年南韓大學的學費已高達8000美元左右,使得南韓大學生不得不抗議。南韓有著悠久的學運文化,例如1987年的民主抗爭活動,以及2008年的抗議美國牛肉進口運動。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班級人數過多是新加坡教育懸而未決的大難題
Roy Ngerng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Heart Truths / 2013-12-04
原文網址: http://thehearttruths.com/2013/12/04/class-sizes-are-too-big-in-singapore-biggest-among-the-high-income-countries/
重點摘譯:
長久以來,新加坡人面臨著一個懸而未決的大難題,那就是新加坡學校的班級人數過多的問題。一旦班級人數過多,孩子們還能夠得到足夠的關注,表現得更好嗎?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Heart Truths / 2013-12-04
原文網址: http://thehearttruths.com/2013/12/04/class-sizes-are-too-big-in-singapore-biggest-among-the-high-income-countries/
重點摘譯:
長久以來,新加坡人面臨著一個懸而未決的大難題,那就是新加坡學校的班級人數過多的問題。一旦班級人數過多,孩子們還能夠得到足夠的關注,表現得更好嗎?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教育極度不公的新加坡(下)
Roy Ngerng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改寫*
The Heart Truths / 2013-11-21
原文網址: http://thehearttruths.com/2013/11/21/how-is-singapores-education-system-unequal/
重點摘譯:
李顯龍總理曾表示,"我認為我們可以讓每所學校成為好學校,我們付出了很多,保證每所學校都能提供每位學生良好的教育。我們提供學校資源,我們給學校好老師,我們重視(做事的)價值,而且我們也朝著這個目標向前邁進了許多。"
但這樣的說法和事實相符嗎?優勢學校確實獲得較多且較佳的資源,也擁有較佳的教師,但也正因如此而造成了校際之間的巨大差異。
李明洋重點摘譯、改寫*
The Heart Truths / 2013-11-21
原文網址: http://thehearttruths.com/2013/11/21/how-is-singapores-education-system-unequal/
重點摘譯:
李顯龍總理曾表示,"我認為我們可以讓每所學校成為好學校,我們付出了很多,保證每所學校都能提供每位學生良好的教育。我們提供學校資源,我們給學校好老師,我們重視(做事的)價值,而且我們也朝著這個目標向前邁進了許多。"
但這樣的說法和事實相符嗎?優勢學校確實獲得較多且較佳的資源,也擁有較佳的教師,但也正因如此而造成了校際之間的巨大差異。
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實施菁英教育的東亞各國真值得臺灣效法嗎?
李明洋
在臺灣,有不少人只要一聽到倡議平等教育及反對菁英教育的主張,就會臉色大變,然後立刻搬出一大堆理由,辯駁何以必須堅守菁英教育的路線,以及何以明星學校不能廢,似乎深怕平等教育及廢除菁英教育會毀了臺灣的未來。而在眾多理由中,其中一個最常被用來支撐菁英教育的說法就是:"新加坡、南韓、日本和中國這幾個東亞國家哪一個不是實施菁英教育?所以臺灣當然也要實施菁英教育,不然拿什麼跟人家競爭啊?"然而,實施菁英教育的新加坡、南韓、日本和中國等東亞各國的教育成就真有那麼好嗎?真的值得臺灣一無反顧地效法嗎?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教育現場理應服膺物競天擇的論調嗎?
李明洋
這陣子,我聽到不少堅持臺灣應該繼續堅守菁英教育路線的人士表示,教育現場原本就是一場論輸贏的戰場,每個人都應該遵循這種物競天擇的叢林法則,在考試升學制度中,不適者本就應該被淘汰,適者當然有權生存。
對於這樣的論調,我非常不能苟同。
這陣子,我聽到不少堅持臺灣應該繼續堅守菁英教育路線的人士表示,教育現場原本就是一場論輸贏的戰場,每個人都應該遵循這種物競天擇的叢林法則,在考試升學制度中,不適者本就應該被淘汰,適者當然有權生存。
對於這樣的論調,我非常不能苟同。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臺灣真要死守講求競爭的菁英教育路線嗎?
李明洋
前不久,某大學教授在報紙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北北基需要的菁英教育"的文章。文章一開頭就開宗明義地引用美國的一句俚語"格局決定結局。"什麼格局呢?作者以美國職業棒球制度為例,認為"球員的實力愈接近,球賽愈精彩,球員和教練會更賣力,技術也更提升。在每年選秀的時候,還有扶弱條款,讓弱隊先選新球員,希望將所有球隊的水準,一起向上提昇。"這樣的模式,他認為是非常好的大格局,非常適用於北北基的教育,所以強烈建議新科市長能以美國職棒的"大格局思考方式,規畫北北基的高中菁英教育,展現新人新政的遠大目標。"
在臺灣,有非常多的人就如同這篇文章的作者一樣,總想把"自由市場(free market)"的觀念套用在教育現場上,認為教育現場就應該像球場或商場,唯有透過相互競爭,才能激勵教師和學生(教練、球員和員工)奮發向上,才能造就出卓越的學業成績(比賽成績和業績),以符合家長(觀眾和客戶)的需要。
然而,筆者認為這套論調實在大有問題。
前不久,某大學教授在報紙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北北基需要的菁英教育"的文章。文章一開頭就開宗明義地引用美國的一句俚語"格局決定結局。"什麼格局呢?作者以美國職業棒球制度為例,認為"球員的實力愈接近,球賽愈精彩,球員和教練會更賣力,技術也更提升。在每年選秀的時候,還有扶弱條款,讓弱隊先選新球員,希望將所有球隊的水準,一起向上提昇。"這樣的模式,他認為是非常好的大格局,非常適用於北北基的教育,所以強烈建議新科市長能以美國職棒的"大格局思考方式,規畫北北基的高中菁英教育,展現新人新政的遠大目標。"
在臺灣,有非常多的人就如同這篇文章的作者一樣,總想把"自由市場(free market)"的觀念套用在教育現場上,認為教育現場就應該像球場或商場,唯有透過相互競爭,才能激勵教師和學生(教練、球員和員工)奮發向上,才能造就出卓越的學業成績(比賽成績和業績),以符合家長(觀眾和客戶)的需要。
然而,筆者認為這套論調實在大有問題。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當教育臣服於經濟
Anthony Cody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改寫*
Living in Dialogue / 2014-09-28
原文網址: http://www.livingindialogue.com/happens-education-serves-economy/
重點摘譯:
當今我們的政治體系凡事講求利益,就連與賺錢這檔事無關的公立學校,也不代表沒有利益可圖。
例如在改革教育時,經濟的需求面也會同時浮現,彷彿學生和企業主都會因此獲得相同的利益。就共同核心課程(Common Core)的願景來看,因為學生在學校所受的訓練如果符合雇主的需求,那麼對學生就是最大的利益。學生務必盡力為雇主創造出最大的利潤,否則就會被解僱。套用共同核心課程的慣用語,如果我們為學生的"學業與職業做好準備",那麼他們將會使美國的企業在全球經融世界裡成為更有效率的競爭者。
李明洋重點摘譯、改寫*
Living in Dialogue / 2014-09-28
原文網址: http://www.livingindialogue.com/happens-education-serves-economy/
重點摘譯:
當今我們的政治體系凡事講求利益,就連與賺錢這檔事無關的公立學校,也不代表沒有利益可圖。
例如在改革教育時,經濟的需求面也會同時浮現,彷彿學生和企業主都會因此獲得相同的利益。就共同核心課程(Common Core)的願景來看,因為學生在學校所受的訓練如果符合雇主的需求,那麼對學生就是最大的利益。學生務必盡力為雇主創造出最大的利潤,否則就會被解僱。套用共同核心課程的慣用語,如果我們為學生的"學業與職業做好準備",那麼他們將會使美國的企業在全球經融世界裡成為更有效率的競爭者。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解析臺灣PISA 2012系列(8)---臺灣教育豈非自相殘殺、勝者全拿?
李明洋
曾有中國教育界人士批評中國的學校教育採取的是"自相殘殺,勝者全拿"的教育思維,因而塑造出一個既不公正,也不公平的教育體系[1]。意即位居前段班的名牌學校佔盡了絕大多數的教育資源,然而非前段班的學校則資源匱乏,幾無翻身餘地。相較之下,臺灣的教育環境上自主政者,下至家長與學生,又何嘗不是奉行著"自相殘殺、勝者全拿"的思維呢?
曾有中國教育界人士批評中國的學校教育採取的是"自相殘殺,勝者全拿"的教育思維,因而塑造出一個既不公正,也不公平的教育體系[1]。意即位居前段班的名牌學校佔盡了絕大多數的教育資源,然而非前段班的學校則資源匱乏,幾無翻身餘地。相較之下,臺灣的教育環境上自主政者,下至家長與學生,又何嘗不是奉行著"自相殘殺、勝者全拿"的思維呢?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愛比較的臺灣人
李明洋
一、愛比較到快無可救藥
前天帶著班上孩子參加一年一度的身障運動會,因為班上孩子障礙程度較重,無法參與田徑場上的競賽,所以在"給孩子多個機會"的驅使下,幫班上孩子報名參加趣味競賽。誰知到了現場才知道,原來趣味競賽竟然還要算成績,還要列入評比!問題在於,因為孩子的障礙程度重到無法參與田徑場上的競賽,所以才會參加趣味競賽,這麼做無非就是要"大家一起同樂,一起感受歡樂的氣氛",而這不正是此項活動所宣達的觀念嗎?結果連這樣一個原本應該充滿歡樂的活動,卻仍要把焦點擺在競賽,而不是趣味。看來臺灣人愛競賽,愛比較的嚴重程度,已經快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了!
一、愛比較到快無可救藥
前天帶著班上孩子參加一年一度的身障運動會,因為班上孩子障礙程度較重,無法參與田徑場上的競賽,所以在"給孩子多個機會"的驅使下,幫班上孩子報名參加趣味競賽。誰知到了現場才知道,原來趣味競賽竟然還要算成績,還要列入評比!問題在於,因為孩子的障礙程度重到無法參與田徑場上的競賽,所以才會參加趣味競賽,這麼做無非就是要"大家一起同樂,一起感受歡樂的氣氛",而這不正是此項活動所宣達的觀念嗎?結果連這樣一個原本應該充滿歡樂的活動,卻仍要把焦點擺在競賽,而不是趣味。看來臺灣人愛競賽,愛比較的嚴重程度,已經快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