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e Ravitch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
The New York / 2012-10-20
原文網址: 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4/nov/20/myth-chinese-super-schools/
重點摘譯:
2013年12月3日,美國教育秘書長(Secretary of Education)Arne Duncan再次宣稱,和世界上61個國家和都市的國際學生評量成績(PISA)相比,美國學生的表現奇差無比。中國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等3項領域的表現則均居於榜首。對於美國學生最好的也只達到平均水準的表現,Duncan和其他政策制定者感到無比震驚和難受,他說美國人必須面對如此殘酷的事實,那就是美國學生的表現平庸,而且美國學校陷落在停滯的教育泥沼中。
當上一屆PISA在2010年公布成績時,Duncan也是這麼說。儘管Bush政府的"沒有一個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要求在2014年時,每所學校的3到8年級學生都必須在數學和閱讀達到精熟的程度,儘管Obama政府斥資了43億5000萬美金推展"邁向巔峰計畫(Race to the Top)",然而,美國15歲學生在國際評量的表現,從2000年以來並沒多大變化。"沒有一個孩子落後法案"和"邁向巔峰計畫"都認為,只要持續採行考試制度以及績效責任制,考試成績高的就賞蘿蔔(給獎賞),考試考差的就賞棍子(給懲罰),如此一來就可以激勵學生和教師努力獲致高分。但很明顯的,這些策略根本就行不通。然而,Duncan在公開場合中,非但不承認這種賞罰制度無法改善教育,甚至獲致不了高分,反而還責備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缺乏厚望。
不管是Duncan、Obama總統,還是立法委員都對上海學生的高成就表現無比崇拜,並且對美國學生何以無法超越對方而感到困惑。他們思索著:為何我們不如中國人?為何上海的數學排第1名,而我們卻落居第29名?為何我們的成績會落後愛沙尼亞、波蘭、愛爾蘭,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對此,Duncan確信,國際評量的成績證明了美國落後世界上許多國家,於是他們推測,美國的經濟即將面臨大災難。然而,Duncan卻始終不願意承認,經過了10幾年,Bush和Obama相繼對美國教師和學校所祭出的懲罰策略,根本就是失敗的政策。
對於美國表現不佳的情況,Obama政府所做的其中一個措施就是支持所謂的"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ndards)",亦即要求針對幼兒園到高中階段每個年級的學生訂定(考試)標準,結果許多孩子通不過考試。例如,紐約州有將近70%的學生在閱讀項目達不到"精熟程度(proficient)",其中,包括95%的身障生,以及97%的非英語裔學生,以及80%以上的黑人及西班牙裔學生。
雖然法律規定聯邦政府不得影響或控制課程或教學,但是共同核心測驗的經費卻是由聯邦政府所支應。毫無疑問的,測驗當然會影響和控制課程和教學。共同核心標準其實是一場豪賭,因為根本沒有人知道這麼做是否能提升考試成績,也沒有人知道是否能改善教育。但是我們能夠確定的是,這麼做勢必要花費上百億美金在改善科技設備上,因為新的聯邦測驗必須在網路上實施,意思就是,每一個學區都必須購買新的電腦,架設新的網路頻寬,以及投注經費在訓練操作這套系統的人員。所以,為何這個以英國Pearson公司領頭的測驗產業,以及科技產業會如此喜愛這套新標準,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根據最新民調顯示,已有愈來愈多的家長和教師反對共同核心標準。
政策制定者和立法委者相信,提升考試成績最好的方法就是實施更多的標準化測驗,並且提高測驗難度。這種想法乃源自於1983年的"國家在危機中(A Nation at Risk)"報告書。當時的總統Ronald Reagan原本希望該報告書中能納入實施教育券和學校編置帶禱員(school prayer)等建議,結果卻是建議編訂更強而有力的課程,達到更高的(高中)畢業率,支付更優渥的教師薪酬,制定出標準,以及在教育階段結束時實施考試(如高中畢業會考)。由於報告的內容如此危言聳聽,使得爾後30餘年美國公校奇差無比的信念深植人心,並且深信提高考試分數是挽救公校的途徑。
該份報告提出警告,指出:"目前,我們社會的教育基礎正被一股平庸化的浪潮所啃噬,使得我們國家及人民的前途受到了威脅。...如果某個不友好的國家企圖痛擊美國當今平庸的教育品質,那其實就可視之為一種戰爭行為。....我們根本想都沒想,就單方面地在教育上繳械(投降)了。"該報告還根據早先舉辦的19項國際學術測驗結果指出,美國學生在這些測驗中從未排名第1或第2,反而是在其中的7項墊底。
撰寫該份報告的委員相信,這種教育上的繳械行為,將會危及美國產業強權的地位,使其他國家取而代之。日本將更有效率地生產汽車,其政府也會補助其發展和出口;南韓也已建設了世界效率最高的鋼鐵廠;而德國的機械工具則已取代了美國的產品。自從該份報告問世後的30年間,美國學生在國際評量的得分非但沒有高於平均水準,有時甚至更差。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學生從來就沒有在國際測驗中獲得高分。在1964年國際間第一場數學測驗中,美國高中生的表現是12個國家中最差的,8年級生的表現則是倒數第2。然而,在其後的50年,美國不論在經濟產業、軍事力量、科技創新或是民主體制等各方面的表現都優於其他11個國家。這讓人不禁懷疑,15歲學生在國際測驗上的表現真能用來做為重要指標的預測嗎?抑或是否因為(這些國際測驗)對學校分數或升(留)級不會造成影響,所以美國學生缺乏動機去應試呢?
無論如何,充斥著軍國主義色彩的"國家在危機中報告書"確實創造出(美國民眾的)危機意識。面對這個對國家造成威脅的危機,各州政府召集研究團隊,成立專案小組,由委員研擬計畫加以因應。所有的人都贊同學生需要更多的考試,公校則需要新的績效責任評鑑制度,以證明其價值。各州政府採用新的考試,做為學生升(留)級和能否畢業的依據,並要求更高的畢業率。
1989年,老布希總統George H.W. Bush在Virginia州的Charlottesville召開全國州長高峰會,與會的各州州長和Bush政府訂定了一個西元2000年國家教育目標,共計6項,其中包括美國學生在2000年之前,務必在國際數學和科學測驗中奪得冠軍;在2000年之前,所有學生務必為學習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
破除中國教育所向無敵的迷思(下)
中國教育真是臺灣仿效的對象嗎?
把創意用來愚弄威權上層的中國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Diane Ravich為著名的美國教育歷史學者、教育政策觀察員、教育分析與評論員,現任職於美國紐約大學。 著有"The Death and Life of the Great American School System: How Testing and Choice Are Undermining Education"和"Reign of Error: The Hoax of the Privat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Danger to America's Public Schools"等書。
(*本文獲Ravitch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