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
本月初,報載一名國中自閉症女孩(以下以個案稱呼)以打字溝通方式控訴父親對其性侵的新聞[1]-[5]。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談促進溝通訓練的歷史及其給予臺灣的啟示
李明洋
(本文原刊登於2012國小特殊教育,54,p.12-22)
一、前言
近幾年,臺灣的教育界、醫學界、聽語界,以及身障家長團體似乎興起了一股促進溝通訓練(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 Training, 以下簡稱FC)的熱潮,相關FC的演講、研習及工作坊,由北至南相繼開辦。FC的出現,嚴然在許多低口語或無口語身障生的家長、教師、治療師及心理師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不過,FC是近幾年才有的產物嗎?究竟FC的來龍去脈為何?以及FC真的適用於所有低口語或無口語能力的身障孩子嗎?本文共分兩個部分,首先闡述FC的歷史發展,接著則是筆者總結FC的歷史發展,提出若干值得我國借鏡及省思之處。
(本文原刊登於2012國小特殊教育,54,p.12-22)
一、前言
近幾年,臺灣的教育界、醫學界、聽語界,以及身障家長團體似乎興起了一股促進溝通訓練(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 Training, 以下簡稱FC)的熱潮,相關FC的演講、研習及工作坊,由北至南相繼開辦。FC的出現,嚴然在許多低口語或無口語身障生的家長、教師、治療師及心理師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不過,FC是近幾年才有的產物嗎?究竟FC的來龍去脈為何?以及FC真的適用於所有低口語或無口語能力的身障孩子嗎?本文共分兩個部分,首先闡述FC的歷史發展,接著則是筆者總結FC的歷史發展,提出若干值得我國借鏡及省思之處。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促進溝通訓練相關議題之探討
李明洋
(本文刊載於2012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p.233-256)
摘要
自從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於2009年引進「字母版溝通法」後,國內即興起了一股打字溝通熱潮,至今已累積為數可觀的低/無口語者透過打字溝通的方式與人溝通。然而,許多宣稱採取打字溝通者,實際上卻是使用20年前因備受爭議而被澳洲、美國、丹麥等國摒棄的「促進溝通訓練(FC)」。若國人不察,將可能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因此,本文分別針對FC的定義、理論、歷史及爭議等四部分加以說明,希冀國人對於FC能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進而避免步上國外的後塵,再度陷入FC歷史的泥沼之中。
(本文刊載於2012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p.233-256)
摘要
自從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於2009年引進「字母版溝通法」後,國內即興起了一股打字溝通熱潮,至今已累積為數可觀的低/無口語者透過打字溝通的方式與人溝通。然而,許多宣稱採取打字溝通者,實際上卻是使用20年前因備受爭議而被澳洲、美國、丹麥等國摒棄的「促進溝通訓練(FC)」。若國人不察,將可能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因此,本文分別針對FC的定義、理論、歷史及爭議等四部分加以說明,希冀國人對於FC能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進而避免步上國外的後塵,再度陷入FC歷史的泥沼之中。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漫談促進溝通訓練FC(7)-走鋼索的行為
李明洋
*本系列文章部分內容改寫自筆者另兩篇文章"談促進溝通訓練的歷史及其給予臺灣的啟示 "和"促進溝通訓練相關議題之探討 "(此兩篇文章均已刊登)。
**承蒙Purdue University博士生許寧在資料蒐集上給予筆者大力協助,方使本文得以完成,特此致謝
一、潛藏的危險
*本系列文章部分內容改寫自筆者另兩篇文章"談促進溝通訓練的歷史及其給予臺灣的啟示 "和"促進溝通訓練相關議題之探討 "(此兩篇文章均已刊登)。
**承蒙Purdue University博士生許寧在資料蒐集上給予筆者大力協助,方使本文得以完成,特此致謝
一、潛藏的危險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漫談促進溝通訓練FC(3)-絢爛歸於平靜
李明洋
*本系列文章部分內容改寫自筆者另兩篇文章"談促進溝通訓練的歷史及其給予臺灣的啟示 "和"促進溝通訓練相關議題之探討 "(此兩篇文章均已刊登)。
全文下載: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_zrE5BWeaynUFRnZkxXd1QwTUU/edit
一、聲勢如日中天
自從Biklen將FC引進美國,並在1992年成立FCI,FC的研習和工作坊即相繼開辦,相關FC的文宣品亦陸續出版[1],加之報章媒體爭相報導,將FC描述成空前的偉業[2],更吸引了不計其數的追隨者,使得FC似乎成為眾所矚目的顯學。有些支持者宣稱FC無疑是一場革命,可以將以往被認定為具有嚴重學習困難者給解放出來[3];有些支持者則建議將FC列為自閉症的鑑定工具[2];而有些支持者則要求學校教師甚或大學教授提供FC的服務[3]。正因如此,使得某些原本並不關心或尚未採用FC的教師和學者專家被迫開始對FC進行檢視,結果發現:原來美國境內竟沒有任何的實徵研究報告可供參考[3]!
*本系列文章部分內容改寫自筆者另兩篇文章"談促進溝通訓練的歷史及其給予臺灣的啟示 "和"促進溝通訓練相關議題之探討 "(此兩篇文章均已刊登)。
全文下載: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_zrE5BWeaynUFRnZkxXd1QwTUU/edit
一、聲勢如日中天
自從Biklen將FC引進美國,並在1992年成立FCI,FC的研習和工作坊即相繼開辦,相關FC的文宣品亦陸續出版[1],加之報章媒體爭相報導,將FC描述成空前的偉業[2],更吸引了不計其數的追隨者,使得FC似乎成為眾所矚目的顯學。有些支持者宣稱FC無疑是一場革命,可以將以往被認定為具有嚴重學習困難者給解放出來[3];有些支持者則建議將FC列為自閉症的鑑定工具[2];而有些支持者則要求學校教師甚或大學教授提供FC的服務[3]。正因如此,使得某些原本並不關心或尚未採用FC的教師和學者專家被迫開始對FC進行檢視,結果發現:原來美國境內竟沒有任何的實徵研究報告可供參考[3]!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漫談促進溝通訓練FC(2)-從萌芽到全盛
李明洋
*本系列文章部分內容改寫自筆者另兩篇文章"談促進溝通訓練的歷史及其給予臺灣的啟示 "和"促進溝通訓練相關議題之探討 "(此兩篇文章均已刊登)。
全文下載: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_zrE5BWeayneEh6WDk5RTVMVW8/edit
一、FC絕對不是新玩意兒
對許多國內的人來說,促進溝通訓練(FC)抑或"字母版打字溝通"或許是這幾年才出現的產物,事實卻非如此[註1],因為早在二、三十年以前,澳洲、美國、丹麥等地就已經有人開始採用FC,而且還曾造成風潮,流行過一段時間,只是由於FC在作法上受到了各方的質疑,而且也提不出較具說服力的證據佐證其效果,反而是許多的實徵性研究結果駁斥了這個方法的成效,加上後來爆發了不少件人輪的悲劇,而引發倫理道德上的嚴重爭議,致使FC的聲勢重挫,而從當初的"顯學"淪為爾後的"鮮學"。
*本系列文章部分內容改寫自筆者另兩篇文章"談促進溝通訓練的歷史及其給予臺灣的啟示 "和"促進溝通訓練相關議題之探討 "(此兩篇文章均已刊登)。
全文下載: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_zrE5BWeayneEh6WDk5RTVMVW8/edit
一、FC絕對不是新玩意兒
對許多國內的人來說,促進溝通訓練(FC)抑或"字母版打字溝通"或許是這幾年才出現的產物,事實卻非如此[註1],因為早在二、三十年以前,澳洲、美國、丹麥等地就已經有人開始採用FC,而且還曾造成風潮,流行過一段時間,只是由於FC在作法上受到了各方的質疑,而且也提不出較具說服力的證據佐證其效果,反而是許多的實徵性研究結果駁斥了這個方法的成效,加上後來爆發了不少件人輪的悲劇,而引發倫理道德上的嚴重爭議,致使FC的聲勢重挫,而從當初的"顯學"淪為爾後的"鮮學"。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漫談促進溝通訓練FC(1)-風雨前的寧靜
李明洋
*本系列文章部分內容改寫自筆者另兩篇文章"談促進溝通訓練的歷史及其給予臺灣的啟示 "和"促進溝通訓練相關議題之探討 "(此兩篇文章均已刊登)。
全文下載: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_zrE5BWeaynUzVEeC1Qa3VDcnM
一、開端於幾場研習
2009年對臺灣的特殊教育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這一年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邀請了美國"立即治癒自閉症基金會(Cure Autism Now, 簡稱CAN)"的創辦人Iversen來臺,分別於台北、台中和高雄辦理研習[1],也因為這幾場研習,揭開了臺灣"低口語打字溝通"的序幕。
*本系列文章部分內容改寫自筆者另兩篇文章"談促進溝通訓練的歷史及其給予臺灣的啟示 "和"促進溝通訓練相關議題之探討 "(此兩篇文章均已刊登)。
全文下載: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_zrE5BWeaynUzVEeC1Qa3VDcnM
一、開端於幾場研習
2009年對臺灣的特殊教育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這一年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邀請了美國"立即治癒自閉症基金會(Cure Autism Now, 簡稱CAN)"的創辦人Iversen來臺,分別於台北、台中和高雄辦理研習[1],也因為這幾場研習,揭開了臺灣"低口語打字溝通"的序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