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 Xueqin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
BBC / 2013-12-16
原文網址: http://edition.cnn.com/2013/12/04/opinion/china-education-jiang-xueqin/index.html
重點摘譯:
中國上海在2009年首度參與了OECD每3年即針對世界各國教育體系進行調查的"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而當上海的青年學子在數學、科學和閱讀的表現,都遠勝過美國、德國和日本的同儕時,世界各國莫不感到震驚與敬畏。
這樣的成就,比起2008年的北京奧運、上海的摩天大樓,抑或呈2位數成長的經濟表現還要傲人,(似乎)證明未來是屬於中國的天下。
本週公布的PISA 2012結果顯示,上海的學校仍然排名第1,但是,誠如我在2009年上海首度奪冠時所說的,這個勝利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中國的學校教育採取"自相殘殺"和"勝者全拿"的教育思維,不僅讓孩子不快樂與不健康,而且還導致作弊和賄賂,塑造的是一個既不公正,也不公平的教育體系。
我們只需要到上海任何一所高中遊歷一圈,就會瞭解何以上海得以在PISA奪冠:即便學校可能過度擁擠,人滿為患,大廳卻總是窗明几淨,課堂上學生正襟危坐,專心聽講,會議室裡則坐滿了具大學學歷且動機十足的教師,彼此交換心得,討論如何設計出更好的45分鐘課堂活動。
績效獎金是促使學校教育獲致成功的因素,每個月高達1萬人民幣(約合1640美元)的薪資,使得教師在上海穩居中產階級的地位。
根據PISA的結果顯示,上海學生表現出"高度的韌性(a high level of resilience)",意思就是家境貧困學生的表現超出了原本預期的好。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上海政府致力於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當局公平地資助各校,高成就學校與低成就學校組成夥伴關係,而且只要表現低落的學校改革有成,有功的行政人員皆可快速獲得晉升。
在我參觀過的一所上海初中,放學後,教師還繼續留下來教導學業低落的學生,校長則是當眾針對這些教師的表現大表讚揚。因為只要學生的考試成績夠好,這些教師就可以獲得行政人員發放的紅利,所以許多教師有財力可以開奧迪(Audi),然而,真正獲利,大撈一票的其實是接受感恩的家長金錢挹注的補習班。而且那位校長告訴我,依照她的經驗,最能預測學生學業成就的,其實是身家背景。她說,為貧困孩子補課只不過是治標,只是讓他們可以安然度過教育階段,好讓他們不至於拖累學校的整體表現而已。
因為上海的學校這麼的好,所以家長就得有所付出。上海的房價是舉世皆知的昂貴,辦學優良的公立小學周邊房價高得驚人,一般人根本就負擔不起。一旦買不到學區內的房子,家長就只好想方設法去賄賂校方,好讓孩子進到學校裡讀書。
此外,由於上海小學的教室人數高達30到40人,所以許多家長千方百計地邀請教師吃飯,送禮,希望對方能夠多多關照自己的獨生子女。在上海,對於家境富裕的家長來說,行賄是他們最具優勢的利器,遠勝過週末的鋼琴課、補數學、補英文、私人家教、到美國參加夏令營、到歐洲度假...等這些讓子女贏在起點的各種優勢。
對學生來說,這場(人生的)競賽就是要看誰能夠進入上海最好的兩所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
驅使學生競相追逐(進入名校)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將來可以獲得一份好工作,而是因為在上海,只要考試獲得高分就代表你贏得了尊嚴,而且也證明了自己的身分地位和自我價值。
有大量的社會科學研究的結果,包括Daniel Pink的暢銷書"Drive: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告訴我們,採取績效獎勵(performance-based incentives)的手段來激勵學生和教師是最差勁的方法。因為激勵不該是讓學生備感壓力、孤單與不快樂,而且那也將扼殺學生與生俱有的好奇心、創造力和學習熱忱。
如今,高利害關係考試業已造就了中國的作弊文化。去年,中國當局由於試圖阻止一場考試作弊,結果竟然引發暴動,因為家長憤恨大家都在作弊,何以單單只有他的孩子被抓。
就在人們為上海PISA的勝利而興奮莫名時,卻也往往忘了所該汲取的教訓,那就是何以芬蘭能夠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的真正典範。
雖然芬蘭在PISA 2012的數學項目排名第12,而不是第1,但是從我造訪這個國家的經驗中,我知道芬蘭教育成功地培育所有學生具有知識經濟的能力,而且沒有犧牲孩子的童年、好奇心與創造力。
上海的孩子下午4點放學後,還要去補習班上課,直到就寢前還要寫家庭作業。恰恰相反的是,芬蘭的孩子則是中午就放學回家,然後玩整天。我們從芬蘭學生在PISA的表現幾乎和上海學生差距不大就足以顯示,較長的上學時間,到補習班補習,以及寫家庭作業並不是真正在幫助學生學習,那不過是在取悅極度焦慮、過度要求,以及到處和人爭長短的父母。
當然,真正關心孩子的幸福,而不是考試分數的中國父母,數量也在逐漸增加中。而那些深知上海PISA的代價如此巨大,接受過良好教育且家境又富裕的父母,則是移民國外或將子女送去讀私立的西式學校,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各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對中國的教育改革來說,當然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Jiang Xueqin(江學勤)為加拿大籍華裔學者,前北京大學附屬高中副校長暨該校國際部主任,現為清華大學附屬高中(Tsingh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副校長,著有"創新中國教育"一書。
(*本文獲原作者Jiang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