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擅長考試的中國教育仍是失敗的

Jiang Xueqin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2010-12-08

原文網址: http://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748703766704576008692493038646

重點摘譯:

正當世界各國讚賞中國教育體系的強盛之際,中國才意識到自己的弱點,這實在是令人感到很諷刺。

對中國來說,這就好比硬幣的兩面,一面是中國的學校教育非常擅於幫學生準備應考標準化測驗,但另一面卻也因此而無法幫學生對高等教育及知識經濟做好準備。

就在週二,上海的15歲學生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舉辦的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中,以閱讀、科學和數學3料冠軍的姿態榮登世界榜首(譯者註: 係指PISA 2009),這個結果對於任何一位中國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根本不足為奇。

擁有著要求苛刻的父母、野心勃勃的學生,以及鍾情於考試的文化,或許中國從學前至9年級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學校吧!而上海,這一座充斥著無限野心及競爭極度激烈的國際化都市,一直都是中國學前至9年級教育的領頭羊。

所以,中國要生產出為數眾多的中階會計師、電腦程式設計師和技術官僚毫無問題。但如果要培養出足以引領21世紀全球經濟的企業家和創意人才呢?中國最有前途的學生終究還是要出國,以發展出管理能力和創造力,在那裡,他們必須將深植內心的為考試而學(test-centric approach to knowledge)予以拋棄。

眾所皆知,機械式記憶的缺點就是缺乏社會技能及實務技能,缺乏自律及想像力,也喪失了好奇心及學習的熱忱。中國學生不惜磨耗自己,就為了擠進大學,結果進了大學後,許多人就把時間都花在打電玩遊戲"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

不論是跨國際企業或是中國公司對於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都有著同樣的抱怨,那就是這些學生無法獨自工作,缺乏社交技巧以至於無法融入群體工作,也因為過度囂張而不去學新的技能。國際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在2005年公布了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現今的教育體系將阻礙其經濟發展。

然而,中國在PISA的表現不就證明了中國學前至9年級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卓越的,而標準化測驗,就如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所深信的,是用以提升美國學校教育的必備利器嗎?

事實並非如此。根據教育領域的研究結果顯示,利用考試來建構學校教育根本就是錯的。學生將因此失去其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進而成為一個為了追求高分而不擇手段的人。

目前,認為中國的學校教育應懸崖勒馬,不要想即刻超越西方國家的共識正逐漸成形,學校應讓每個學生擁有基本的知識,足以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發揮功能。然而,中國現在遵循著市場經濟,希望參與全球競爭,這完全是出於一種忌妒,忌妒美國能夠將最優秀的學生轉變成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商人。

改革才正要開始。今年,中國政府公布了一項包括大規模實驗的10年計畫。最近中國中央電視台(China Central Television)在晚間新聞播報,北京大學附屬高中(Peking University High School, 簡稱北大附中)進行課程改革,以促進學生的個別化及差異性學習。政府當局已批准了北大附中國際部的一項實驗計畫,該計畫將為學生赴美深造做準備。身為該計畫的負責人,我出席了一場由北京高層召開的會議,會議中,高層同意引進西方的課程。即使如此,我可以肯定的說,中國教育仍無法在短期內趕上美國。

上海在PISA稱霸只是凸顯出問題的徵兆。考試和現實生活及工作技能的關聯性遠低於考試和論文寫作能力的關聯性,要寫一篇論文是必須具備察覺問題所在的能力,將問題剖析成各個組件,接著從各個角度來加以分析,然後簡潔地組織解決方案,以進行跨越文化和時間的溝通。如果中國想要參與全球競爭,那麼中國學生就必須學習這些"批判思考"的技能。

所以,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試著把考場高手教導成優秀的論文作者。學生必須流利地以英文撰寫,並且要瞭解論文的主旨和觀點,結構和論證,連貫性和流暢性,語氣和陳述,用詞和語法等各方面的概念,這些概念都是中國學校教育很少提到的。

直到有一天,當中國在PISA的分數降低時,我們就會知道中國的改革是成功的。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Jiang Xueqin(江學勤)為加拿大籍華裔學者,前北京大學附屬高中副校長暨該校國際部主任,現為清華大學附屬高中(Tsingh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副校長,著有"創新中國教育"一書。

(*本文獲原作者Jiang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