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Thomas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Conversation / 2015-03-19
原文網址: https://theconversation.com/no-child-left-behind-fails-to-work-miracles-spurs-cheating-38620
重點摘譯:
2015年是"中小學教育法(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ESEA)"接受改革的一年。
眾所周知的ESEA修正法案"沒有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法案允諾要縮小學生之間的學業成就差距,以及授予聯邦政府規範各州政府的辦學績效,進而建構出一個教育政策有證據為本的時代。然而,NCLB不僅達不到這些目標,甚至還爆發某些學校為了提高考試分數而不惜造假的舞弊事件。
我從1984年開始,在南卡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的公立學校執教了18年,其後的13年,我成為教育學系的教授。在這30多年以來,我親眼目睹了以標準和高利害關係考試為本位的績效責任制如何地引導我們的觀點及經營學校(的方式)。
這段時間,我從自身的經驗以及針對教育政策所做的分析當中,我認為我們可以從NCLB獲得的重要啟示是,儘管長期以來的紀錄都顯示將標準化測驗做為績效責任的一部分是失敗的政策,但政治人物卻仍繼續支持此一作法。
長久以來,美國的教育政策都被"內容充滿奇蹟(miracle)"的宣稱給牽著走。從1990年代到2000年代,教育改革的"奇蹟"始終深深地影響著美國的教育政策。
例如NCLB就是因為兩黨議員支持前總統George W. Bush自稱的"德州奇蹟"而建立起來的。前總統Bush口中的"奇蹟",就是透過以標準和高利害關係考試為本位的績效責任制,來提升學生的學業成就,以及解決諸如高輟學率及學業差距等長期存在的教育困境。然而,學者卻對這所謂的"奇蹟"提出了若干質疑。例如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名譽教授Walt Haney在對德州奇蹟進行分析後結論道:"1990年代,(德州學生在)德州學術技能評量(Texas Assessment of Academic Skills, TAAS)的進步以及以難以置信的幅度下降的輟學率其實是虛幻多過於實際。德州奇蹟根本是打腫臉充胖子。"
儘管證據及專家指證歷歷,這類的"奇蹟"卻仍在Obama的執政下繼續驅策著改革政策。Arne Duncan在擔任Obama的教育秘書長前,也被人認為因提升芝加哥學生的考試通過率而締造了另一個教育"奇蹟"。而在Obama執政初期,他就授予了兩所哈林兒童區(Harlem Children's Zone)特許學校"奇蹟"的封號,宣稱彼等學校獲得了巨大的成效。然而,那兩所學校的辦學成效均已遭到質疑。
其次,NCLB也導致了許多負面的後果。例如,該法案訂定了諸如每一位學生務必達到100%精熟程度等不可能達到的目標,結果教師在績效責任的壓力下,為了提高考試分數而發生了舞弊事件。其中,亞特蘭大和華盛頓特區即因發生類似的舞弊案件而備受各界矚目。學者Andre Perry也詳細描述了在NCLB法案的考試壓力下,導致紐奧良(New Orleans)的公立學校和特許學校向下沉淪。他分析指出,在不得不(向上級)呈現出進步的情況下,導致惡意的行徑出現,例如找出可能考試成績不佳的學生,然後建議他們離開學校,甚至開除他們或要他們停學。
再者,把重點放在提升考試分數也造成了其他的負面後果,例如過度重視核心課程,卻剔除掉諸如藝術等選修課程,甚至是為了考試而教。所以,給予學生的期望也因此而被窄化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產生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教育市場。誠如Stephanie Simon在報導中指出,總部設在英國的出版商Pearson公司"已從中獲利。...在該公司每年80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中,有一半是來自於北美的分公司。"根據"軟體暨資訊工業協會(Software &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的報告顯示,在2012年至2013年間,包括軟體、數位內容和相關服務在內的測驗和評量產品已成長了57%。如今,在教育科技的銷售市場中,這類產品已成為最大宗的單一類別商品了。
更重要的是,NCLB早已喪失了最初的目標,包括縮小學生間學業成就的差距,以及訂定以證據為本位的政策。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的"民權計畫(Civil Rights Project)"和美國國家公平開放測驗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Fair & Open Testing)的"公平測驗(FairTest)"針對"國家教育進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的數據所做的分析顯示,在績效責任制實施前,美國學生學業成就的差距呈現縮小的現象,但是近20年來則呈現停滯的狀態(如表1所示):
此外,我們必須問的是,隨著NCLB的確立和撥款,有否訂定出更多以證據為本位的政策呢?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NCLB採用極為複雜的統計法"加值法(value-added methods, VAM)"來解釋學生的考試資料,並以此做為評鑑教師績效的工具。然而,根據"教育測驗服務(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的一項研究所提出的警告,該項政策所採用的統計法不僅不可靠,而且還會鼓勵教師不要去教導高需求的學生。
最後,績效責任制還允許州政府接管被貼上"失敗"標籤的學區或學校。然而,針對學校所做的詳細分析指出,彼等學校的學生成績並沒有產生顯著的進步。事實上,這類的政策反而會剝奪學生和社區的權益。
在我看來,在整個NCLB的時代,所謂的證據一直都被政黨政治給踩在腳下。
最終,NCLB法案給予我們的真正啟示就是,以考試為本位的績效責任制並不是解決教育問題的方法,因為教育問題大多是由貧窮所造成的。既無效又有害的NCLB法案帶來的只是政治和商業利益,那不是我們要的,唯有著重公平、關懷社區和提供支持的教育政策才能提供我們的學生和學校良好的服務。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Paul Thomas為南卡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佛爾曼大學(Furman University)教育學系副教授,專精於教育政策分析,並長期關注弱勢學校相關議題,常在報章雜誌上發表評論,著有"Parental Choice?: A Critical Reconsideration of Choice and the Debate about Choice"、"Challenging Genres: Comics and Graphic Novels"等書,經營有部落格The Becoming Radicalby。
(*本文取得原作Thomas教授中文翻譯授權,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