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整理
新華網 / 2013-12-04
原文網址: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12/04/c_118412896.htm
重點整理:
1.首屆中國社會科學學術出版論壇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建社35週年座談會日前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發出呼籲,中國的學術著作應該盡快"走出去"。不過,目前中國學術領域翻譯力量的薄弱,是造成中國學術作品難以走出國門的最大障礙之一。
2.座談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表示,在世界文明的演進過程中,中國學術出版從未落後於其他國家,直到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中國學術出版仍然處於亞洲的最高水準,與世界學術出版水準同步。但他也認為,從目前來看,如果按照人均出版物消費水準和學術話語權等指標衡量,中國學術出版存在著出版數量多,但高品質出版物少的問題。探索中國學術出版規律,不斷尋找學術質量與市場雙重增長點,是學術出版面臨的新課題。
3.中國學術著作能否在國際上獲得學術話語權,主要反映在其外語版本的推廣方面,這是與會專家的共識。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認為,從現狀來看,中國學術著作的英文書遠遠不夠,"國外學者看不懂中國圖書,即使會講漢語的人,也未必能夠很順暢地看懂中國圖書",在他看來,要弘揚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的學術成就,一定要想辦法將中國的學術著作翻譯成英文版。
4.中國學術書籍"走出去"的力度目前也遠遠不夠。張海鵬曾從俄羅斯史學會了解到,該學會正在編寫全國統一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教材,"俄羅斯史學會希望在教科書中,正確反映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所做的貢獻,但是他們苦於找不到反映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付出努力的俄語著作。"張海鵬認為,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中國學術著作"走出去"的太少,供國外學者參考的資料太少了。
5.王偉光認為,中國國內出版機構應該加強與全球性和區域性大型出版企業的合作,充分利用國外主流營銷管道,擴大市場覆蓋面,推動更
多優秀中國學術出版品走向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