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美國)美國學生國際評量各項成績停滯與落後

李明洋摘譯   

The Washington Post / 2013-12-03   

原文網址: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education/us-students-lag-around-average-on-international-science-math-and-reading-test/2013/12/02/2e510f26-5b92-11e3-a49b-90a0e156254b_story.html?tid=pm_local_pop

重點摘譯:

1.根據PISA週二公布的資料顯示,美國15歲學生在數學、閱讀和科學評量的分數表現平平,但中國上海、新加坡和亞洲其他省份或國家的成績則是飆升。

2.與其他64個國家或經濟體相比之下,美國青少年的閱讀和科學成績與OECD平均齊平,數學成績則低於平均水準。自2000年首度舉辦PISA至今,這種狀況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3.對此,任職於美國教育部(Education Department)旗下研究單位"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的委員Jack Buckley表示,"我們的成績停滯不前。我們沒看到我們15歲學生有任何的改善。...但由於其他許多國家進步,所以我們的排名就下滑了。"教育秘書長Arne Duncan則稱此成績為"殘酷的事實","務需視之為對國家的一記警鐘。"

4.對於那些批評美國正在全球競爭行列中節節敗退的人士而言,這項評量的結果正好提供了證據,也有某些人表示,過去10年的學校改革對於教育成果的改善助益無多。美國教師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主席Randi Weingarten表示,"過去10年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和"邁向巔峰計畫(Race to the Top)"採取由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以及考試本位的學校教育,或許立意是好的,但聚焦於讓學生過度考試(hyper-testing),制裁教師,以及關閉學校的作法,卻無法改善美國公校教育的品質。教育觀察家、教育歷史學者Diane Ravitch即指出,自從1960年代以來,美國學生從來就沒有在國際評量中名列前茅,但即使如此,仍舊無法阻止美國成為世界上最成功且最具創意的國家。Ravitch指控Duncan試圖藉由PISA的成績"掀起全國性的恐慌。"

5.在PISA的評量中,中國上海主宰了3項評量,各科均拿到最高分。中國將焦點放在師資培育,以及將投資放在最具挑戰性的課堂。德國、波蘭和義大利的成績顯著提升,然而芬蘭,這個在過去幾年的評量中表現最佳的國家,成績則是下降。負責OECD教育和技能業務的Andreas Schleicher表示,整體而言,在65個國家中,有40個國家和經濟體獲得一定程度的進步。他指出:"一般而言,我們觀察到,工業化世界在過去10年以來,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雖然中國的幾個省分參與了PISA,但身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及經濟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中國並沒有參與PISA(譯者註:中國僅以中國上海、中國香港,以及中國澳門等3個經濟體參與PISA評量)。

6.在數學項目,有29個國家的成績優於美國。除了上海、新加坡、香港、臺灣、韓國和日本等亞洲強國外,美國在排行榜上尚落後於包括拉脫維亞、英國、波蘭、法國、德國和斯洛維尼亞(Slovenia)等幾個歐洲國家。在科學項目,有22個國家的成績比美國好,包括越南、加拿大和波蘭。在閱讀項目,則有19個國家的得分高於美國,包括愛沙尼亞(Estonia)和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7.美國由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和佛羅里達州(Florida)參與評量,與其他國家較量。結果顯示,麻州和康州學生的數學成績高於PISA的平均水準,然而佛州則是低於平均水準。麻州的科學成績勝過了美國和OECD的平均水準;康州則是勝過美國的平均水準,而低於OECD的平均水準;佛州則是既低於美國,也低於OECD的平均水準。在閱讀項目,麻州和康州的得分均高於美國和OECD的平均水準,而佛州的得分則與美國和OECD的平均差異無幾。

8.根據OECD的報告,美國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僅低於OECD平均值,而且得分較高的學生比率也少,只有2%;上海則有31%。OECD的平均人數則為3%。即使美國表現最出色的麻州,成績也落後於上海。在數學項目,有19%的麻州學生得分位在最高的兩個等級,上海則有55%。兩者間的差距約相當於接受兩年額外的學校正規教育。在表現較差的那一端,美國大約有25%的學生,數學能力位在最低程度,高過OECD的平均值,且該數據自2003年以來一直都沒改變過。根據OECD的報告,美國學生在進行數學作業時,對於較高認知要求的作業,比如以數學解決現實狀況的能力,顯得特別弱。即使不熱衷於數學,但報告發現,美國青少年比它國同儕對自身的數學技能更具自信。

9.此外,PISA評量結果發現,學前教育對學生的成效。Schleicher指出,總觀各國,有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生,在PISA的評量中均表現較好。

10.有些觀察家表示,美國在國際競賽中表現不出色,原因在於美國幅員廣大、族群多樣化,且貧童比率甚高。然而,例如越南,有79%的學生處於經濟不利地位,數學的表現也比美國出色。Buckley表示,"所以並不是人口本身的問題。人口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不是單一因素。" 報告指出,美國45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已採用新的共同核心課程(Common Core)在數學和閱讀的學業標準,可藉此提升美國的PISA成績。然而,卻有愈來愈多的政治反對聲浪從四面八方湧現。對此,全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會長Dennis Van Roekel表示,美國國內應該結束分歧的政策辯論,並採取方法讓美國成為"高分國(top-scoring nation)"。他表示,"我們必須說,我們知道什麼是可行的,就把它從政治的領域拿出來,然後做對孩子是正確的事。"

11.德國在2000年因震驚於PISA平庸的表現,而通過了國家教育標準,改善師資培育措施,同時在16個州設立共同的高中畢業會考。德國在2012年PISA的數學、閱讀和科學成績均有提升。Duncan認為,美國也應該採取若干行動。他表示,美國必須投資早期教育,提高學業水準,使學生負擔得起高校(college)的學費,並且多招聘和挽留頂尖的教育工作者。對此,Buckley提出警告,切莫援引PISA結果做為教育政策是否有效的結論。他表示,人們喜歡拿類似PISA這樣的國際(評量)成果,聚焦於表現優異的國家,然後挑選彼等國家支持的政策做他們支持的政策。他說:"我從來就沒有想過,用這樣的評量來告訴我們教育有沒有成效。這就好比拿溫度計來解釋為什麼外面的溫度很冷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