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重點摘譯
The Telegraph / 2013-12-03
原文網址: http://www.telegraph.co.uk/education/10490440/OECD-education-report-case-study-Japan.html
重點摘譯:
1.日本學校穩定提供企業主勞工的模式,直到1990年代經濟泡沫化,導致經濟衰退後,就不再是亙古不變的了。
2.現年53歲的Tom Gill,曾就讀於劍橋大學,已在日本住了24年,並曾擔任3所大學的正職教授,目前任職於東京明治學院大學(Tokyo’s Meiji Gakuin University)。他表示,"日本大公司普遍喜歡徵聘通才,他們不需要找一個懂得公司所有複雜軟體的人,比如這些公司需要的是聰明、聽話的孩子,只要公司要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去做什麼。...如果在20年前你問我,這樣的模式行得通嗎?,那麼答案是很簡單的,因為(當時)日本確實表現不俗。但是現在,卻有愈來愈多的人質疑這樣的模式。"
3.日本的教育體系有很多優點,包括職校的高產能,無論是工業、農業或商業,雖然孩子的學業成就並不突出,但卻能夠提供他們機會,在未來想從事的職業類別中接受實作訓練,獲得經驗。職校通常配有高科技的設備,學生畢業前則均能在工廠實際操作。"雖然職校給人的印象並不好,因為唯有當去不成理想的學校時,才會考慮去讀職校,然而職校卻成功地讓學生進入職場。"Gill表示,國中和高中也會鼓勵家長每年參與幾次孩子班上的活動,亦即家長可以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並瞭解教師如何教導孩子。
4.Gill並不是填鴨式教育的信徒,他認為日本要求孩子花費許多時間習寫漢字,並且要按照筆劃順序是很可恥的。他說:"這是令人遺憾的,因為他們大可以把這些時間用來做一些更具創意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