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摘譯
The Telegraph / 2013-07-25
原文網址: http://www.telegraph.co.uk/education/educationnews/10201763/Huge-rise-in-number-of-expulsions-from-primary-schools.html
重點摘譯:
1.英國教師工會引用教育部門的數據顯示,在2011年至2012年短短的1年內,因攻擊老師,和同學打架,以及長期滋事而被學校開除的小學生數量暴增了將近14%。調查顯示,大約有690名小學生因在課堂上的行為不檢而被永久停學(permanently barred);有250名,亦即每天有超過1名7歲或以下的學童被學校開除;而有高達37790名英格蘭的公校生因持有毒品、飲酒、不當性行為、種族歧視和竊盜,而遭到暫時停學處分。對此,教師工會指出,貧窮家庭的父母可能會使(孩童)在校的行為表現更趨惡劣。
2.今年初,全國校長暨女教師聯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masters Union of Women Teachers, NASUWT)宣稱,有超過2/3的教師抱怨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學生違紀行為,85%的教師聲稱去年曾遭受學生言語羞辱。
3.一般咸信,2012年至2013年遭到永久停學的學生數將繼續攀升。然而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DfE)發言人表示,已針對問題訂定新的規則加以改善,並賦予校長更大的權力以保持嚴格的紀律。
評論:
教育單位,屢屢將學生的行為問題歸咎於孩子的本質不佳,抑或家庭的功能不彰;而社會大眾,則往往將之歸咎於學校辦學不利,抑或教師效能不彰,兩方究責,只是嫌隙日增,對實際的問題終究徒勞。仔細想想,孩子行為不端,難道只是因為本質不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人人朗朗上口的句子,套用在現今的教育現場,何以全然走樣?其實很有可能答案就在於"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然而,這幾句話讀來簡單,要落實卻似乎困難重重。
如果家庭功能不彰,父母未能以身作則,抽菸、嗑藥、酗酒、偷竊、口出惡言、拳腳相向、吃喝嫖賭,孩子耳濡目染之下,難保不會有樣學樣!一旦孩子將之視為理所當然,那麼即便日後教育體系如何用心的輔導,也是成效有限;政府當局若只是成天"追求卓越"喊不停,凡事均以考試做為用人取才的方法,不去提倡公平正義的文化,反而一味助長競爭及功利的思想,學校能落實教學正常化嗎?能不升學主義掛帥嗎?能不終日考試嗎?又能不將學生分類嗎?而一旦學校只以升學主義掛帥,必定會重國英數理,而輕藝術人文,必定會考試引導教學,並以分數決定學生的好壞,將學生貼標籤,做分類,如此這般,學業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會喜歡待在這種對他"敵意甚深"的教室和學校嗎?如此,就算訂定再多的校規,實施再嚴格的規範,也無法改善孩子的行為,而將孩子停學、退學,也只不過將問題丟還給功能失調的家庭,以及缺乏互助互信的社會,實是於事無補。所以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於,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兼負起教育成敗的責任,家長負起養育責任,教師負起教育責任,政府當局徹底改善教育制度,社會大眾給予充分支持,大家互信互助,如此教育事業才可能有成功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