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摘譯
Telegraph / 2013-05-21
原文網址: http://www.telegraph.co.uk/education/educationnews/10132268/Ofsted-Outstanding-schools-face-sanctions-for-failing-the-poor.html
重點摘譯:
1.英國教育標準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Ofsted)局長Michael Wilshaw在Westminster的一場重要演講中,批評諸如東部和東南部等富裕地區的頂尖公校,雖然可讓中產階級家庭的學生表現優異,但對於貧窮家庭的學生卻沒有對等的付出。他指出,那些貧窮家庭的學生正面臨著被低期待和被放棄的文化。
2.演講中,Michael Wilshaw認為,現在是"把焦點放在這些孩子身上,將他們帶離陰影的時候到了,"他警告,未來教育標準局將對那些讓弱勢學生表現不佳的學校祭出鐵腕,督學將針對這些學校進行稽核,若彼等學校仍無法提升貧窮家庭學生的表現,那麼當局將給予降級處分,例如從"卓越"降至"良好",或從"良好"降至"滿意"。
3.此外,Michael Wilshaw尚提出若干建議,並承諾在5年內審視教育進展。同時,他也敦促教育秘書長Michael Gove對此提出因應政策。
評論:
Michael Wilshaw對於基礎教育問題果然觀察入微,能夠察覺到頂尖學校內部存在著學生之間因背景差異,而使其所獲得的教育關注不均,導致學業表現不佳的嚴重問題,誠屬不易。不過,可惜的是,問題到底出在哪?Michael Wilshaw似乎並沒有掌握到重點。亦即,何以校方沒有一視同仁地將教育資源公平的分配,卻只將焦點擺在家境較寬裕的學生身上呢?推測原由,可能與英國長期以來過度重視主科成績不無關係。弱勢家庭的孩子在就學之前所能得到的資源,相對而言比家境寬裕者不足,比如三餐不繼造成營養不良,而對認知理解產生不良影響,沒錢接受學前教育,沒多餘的錢延請私人家教,家庭功能相對不彰,環境不利...等,也因此在求學階段往往面臨較多問題。然而,學校教育過度強調測驗分數,加上近年來對教師的績效嚴加要求,甚至預計採取"績效-薪資"制,致使教師不得不以"功利"的角度來面對教學:與其花費許多時間教導那些可能怎麼教都教不會的弱勢孩子,還不如教那些花較短的時間,就可以收到成效的家境較寬裕的學生!如若Michael Wilshaw不認為教育是百年樹人之業,好好地耕耘基礎教育,找出問題原因,好好地對症下藥,卻以為祭出鐵腕就能在短短的5年內提升教育品質,那除了說他癡人說夢外,我還能說什麼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