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中國真能擺脫考試升學制嗎?

Yong Zhao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

Yong Zhao / 2014-02-19

原文網址: http://zhaolearning.com/2014/02/19/china%e2%80%99s-determination-to-end-school-choice-and-testing-new-development/

重點摘譯:

對於那些推崇中國教育體制的人來說,現在又有一個值得警惕的事要發生了。那就是中國政府發布命令,要終結兩個重大的教育現狀:選擇學校和考試制度。

在2014年一月,中國教育部頒布了嚴厲的政策,要求所有中學(6年級到8年級)只能接收學籍地區(即學區內)的學生,並且禁止讓小學畢業生透過任何考試進入中學,以遏止選擇學校(的歪風)。根據資料顯示,"地方教育當局、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都不能透過考試選擇學生。...公立學校也不能將任何競賽獎狀或證照資格做為招收學生的條件。"如果申請入學的學生人數超過招收名額,則以電腦抽籤決定。

就像任何中央集權的社會,中國政府將學校區分成不同的等級。首先,所有的學校被分為兩種等級,其一是普通學校(ordinary school),另一則是重點學校(key school)。重點學校的數量很少。人們認為重點學校是最好的學校,值得政府投入較多的資金,而在許多方面也實施較特殊的政策,例如學生的入學政策。其次,即使是重點學校,也依照政府的層級分為國立、省立、縣立、市立和區立重點學校。國立重點學校係由中央政府予以評鑑與認可。例如在1995年,教育部展開為期三年的評鑑工作,從全國30000餘所高中裡,評選出1000所左右素質最好的"國立典範高中。"繼中央政府認可了最高等級(品質最好)的重點學校後,接著就由省政府認可次一級的重點學校,最後才輪到地方政府認可。

重點學校的認可與發展起源於1950至60年代,當時中國政府認為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於少數的學校。雖然,期間曾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斷,但在1980年代又迅速復甦。重點學校接受政府較多的資金,擁有較好的師資和較佳的設備,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透過考試,從較多的考生當中挑選到素質較好的學生。例如,省立重點學校招收的對象是全省的學生,但普通學校則無法享受特權,也沒有響亮的名聲可以吸引其他地區的學生前去就讀。

由於這樣的設計,使得各校之間的品質差異非常大。實際上,重點學校的學生擁有較大的機會進入明星大學就讀,日後也擁有較多的機會找到條件更好的工作。因此,學生、家長和學校莫不為了能夠擠進數量稀少的重點高中全力以赴。選擇(學生)的標準就是考試成績。由於這些學校所招收到的是素質最好的考生,也因此,這些學生將來亦憑藉著優異的成績通過大學入學考試。甚至,這些學校藉由招收分數不高但家長財力和勢力龐大的學生,來提升自身的經濟來源和社會資源。

由於重點高中的入學競爭非常激烈,連帶使得明星中學的入學競爭也非常激烈,因為一旦進入明星中學,將有較大的希望能夠進入重點高中就讀。同樣的,明星小學的入學競爭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結果就是,全國人民從孩子出生開始,就無時無刻熱衷於獲取更好的成績。

近來,中國政府面臨了要求公平的訴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以及終結考試導向的教育(等壓力),於是著手將"重點學校"的頭銜撤除,改稱為"典範學校(exemplary school)"。但這個新頭銜卻對實質面的不公平一點作用都沒有。即使政府不再針對任何形式的學校差異進行認可,家長仍舊知道哪些學校較好,並且盡力把孩子送去就讀。

另一種做法就是禁止家長選擇學校。中國政府在2006年通過了新版的"中國義務教育法(Chinese Compulsory Education Law)",以學籍做為入學許可的唯一標準,藉此遏止(家長)選擇學校。因此,學校只能允許學區內的學生入學就讀,不可藉由任何形式的考試或其他理由,讓其他學區的學生入學。

但這真的有效嗎?

這個在一月份發布的新政策是中國政府再一次企圖將教育從考試制度的強大壓力下予以解放。從過去的20年以來,每年中國的中央政府和省政府都曾頒布類似的政策。早在1980年代開始,中央政府就已經頒布多項禁令,禁止中學入學採取考試制度。所有的中學都必須接受學區內的學生入學,而不能藉由考試選擇學生。但實際上,地方政府和學校根本忽視這些法令。直到1997年,上海才首先執行該政策,翌年北京也跟進。

根據官方的資料顯示,中學將不再採取正規考試,以做為錄取學生的依據,而是必須以學區內的學生為招收對象。而且,學校也不再招收學區外的學生(以往學校會招收學區外資質較佳的學生,或資質雖不佳,但社經背景較好的學生)。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學校實施考試制度及招收學區外學生的情況依舊持續,迫使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須每年制定更多的法令和政策。例如:2000年,教育部頒布命令,禁止(學校)使用任何形式的紙筆測驗來選擇學生。2006年,中國立法機關修訂通過"義務教育法",宣布以考試錄取學生就讀中學的做法違法。2009年,再次頒布命令,要求學校不得藉由任何形式的考試,以及學科競賽的獎項做為錄取學生的依據。2013年和2014年,教育部又接連頒布類似的命令。

從命令不斷頒布的現象顯示,這些做法(對實際情況)根本沒多大影響。

為了表示順從,學校和地方政府或許真的停止辦理正式且公開的考試,但是卻創造出新的考試形式,或雖然實施考試,卻不將之稱為入學考試。例如:2010年,四川的多所中學舉辦了所謂的"獎學金考試",實則是做為招生之用。2009年,山西省的某所中學以"商業輔導服務"為名,實施入學考試,舉凡想進入該校就讀者,必須繳交輔導金,以取得參加考試的資格。輔導者可以推薦學生進入該校就讀,當然,也唯有被輔導者推薦的學生才得以入讀該校。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廣受學校歡迎,因為既可以招收到資質優異的學生,還可以增加學校的收入,更可規避政府的審查。再者,此種方式尚可採取校外補習的形式,內容包括數學、英文和其他類科。而這種形式也提供中學選擇學生的服務。此外,雖然當局嚴禁學校採取紙筆測驗,但學校卻可採取面試,那又形成了另類的考試制度。

2013年,一項由中國非營利智庫"21世紀教育研究學院(21st Century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所進行的調查發現,在北京,當小學畢業升上中學時,有高達15種不同的升學管道。但是官方的說法卻只有一種管道,那就是學區升學管道。於是,該單位結論道:"隱形的考試替代制戰勝了政府免考試(升學)的推展工作。"
  
在China Weekly針對無數企圖削減考試力量的資料進行觀察所發表的報告中表示,中國"教育部門十幾年來所頒布的禁令,都已成為無效的命令。"

如果這次頒布的新命令較之以往更為有效,那麼中國將面臨新(型態)的競爭,而可能導致更大的不公平,亦即有財力的家長將在(目標學校的)學區內購買房子;擁有社會資源的家長將盡力運作,把住所變更在(目標學校的)學區內(譯者註:即臺灣常見的遷戶籍)。這兩種現象都已經在免考試升學制的實驗區裡發生了。這樣的結果是,那些原本可以透過考試成績進入好學校的貧寒家庭學生,將會因為不是住在好的學區裡,而遭到(好學校)的拒絕。這對美國來說,已是個司空見慣的問題了!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Yong Zhao為國際知名教育學者、作家及演講者,專精於全球教育方法及應用,目前任職於美國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擔任教育測量、政策和領導學系教授,發表學術文章百餘篇,以及出版20餘本書,包括2014年出版的"誰害怕大惡龍:為何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差)的教育體系(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Dragon: Why China Has the Best (and Wor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2012年出版的"世界級的學習者:教育創新與學生創業(World Class Learners: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以及2009年出版的"迎頭趕上或引領世界:在全球化時代的美國教育(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 American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此外,他尚有經營部落格: http://zhaolearning.com.。

(*本文獲Zhao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