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重點摘譯*
Yong Zhao / 2014-03-09
原文網址: http://zhaolearning.com/2014/03/09/how-does-pisa-put-the-world-at-risk-part-1-romanticizing-misery/
重點摘譯:
PISA業務部門主任Andreas Schleicher曾多次推崇中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許多國家的學生則是怨天尤人,卻不曾檢討自己。"其中,又以法國最被他詬病。他是這樣說的,法國"有超過3/4的學生說教材太難,2/3的學生說教師的教材未能引起學生興趣,而有一半的學生說教師對概念的闡釋不夠好,或他們(的成績不佳)只是運氣不好而已。"但上海的學生卻完全相反,他們相信"只要努力用功就會成功,他們也相信教師可以幫助他們獲致成功。"Schleicher認為,就是這種態度上的差異,促使了上海和法國學生之間的差距,前者在PISA排名第1,後者則排名第25。
雖然Schleicher提出的數據是正確的,但他的解釋卻值得商榷。因為根據PISA報告顯示,許多排名優於法國的國家,其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法國並沒兩樣。例如排名第8的列支敦士登和排名第9的瑞士,也有很多學生(均超過54%,比法國的51%還多)說教師對概念的闡釋不夠好。列支敦士登、瑞士和法國這三個國家的學生,將成績不佳的原因歸咎於運氣不好的比率也非常相近,依序是48.6%、48.5%和48.1%;認為教師的教材沒有引起他們興趣的學生比率也差不多,依序是61.8%、61.1%和65.2%。三個國家唯有在"學生認為教材太難"的比率不太一樣,依序是62.2%、69.9%和77.1%,但差異並不顯著。
再者,PISA報告的結果似乎和Schleicher的推理相互矛盾,因為根據PISA報告顯示,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的學習結果)背負更多的責任:"整體而言,數學表現較差的學生,例如女學生和社經地位弱勢的學生,會比表現較佳的學生,承擔起考試結果不理想的責任(PISA 2012 results, vol.2, p.62)。
其實,無論學生將數學考試的成敗歸咎於自己,抑或是歸咎於外在因素,和PISA的表現都沒有多大關係。即使學生將失敗原因歸咎於教師的比率較少的國家,PISA排名也未必較佳,相反的,學生批評教師比率較高的國家也不盡然表現較差。
根據PISA報告顯示,學生認為教師對概念的闡釋不夠好的比率低於35%的有南韓、哈薩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臺灣、阿爾巴尼亞、越南和上海。這當中,有許多國家(或經濟體)的學生指責教師教材引不起學生興趣的比率也很低(低於41%),包括哈薩克、日本、阿爾巴尼亞、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蒙地內哥羅和上海。若我們將PISA提供的資料整合起來,即可分別歸納出學生對教師抱怨最少(表1)和最多(表2)的前10個國家(或經濟體):
表1 學生對教師抱怨最少的前10名國家或經濟體(修改自Yong Zhao, 2014, table1) |
表2 學生對教師抱怨最多的前10名國家或經濟體(修改自Yong Zhao, 2014, table2) |
從表1和表2所呈現的資料可以看出,在"學生對教師抱怨最少"的國家(或經濟體)中,有PISA表現最佳的(如上海、日本、南韓、新加坡、臺灣和越南)、表現最糟的(哈薩克、阿爾巴尼亞和馬來西亞),和表現中等的(如俄羅斯)。而在"學生對教師抱怨最多"的國家(或經濟體)中,也有PISA表現最佳的(如列支敦士登、瑞士和德國)和表現中等的(如挪威、瑞典、義大利、斯洛伐克、法國、奧地利和捷克)。
耐人尋味的是,和"學生對教師抱怨最多"的國家(或經濟體)相較之下,那些"學生對教師抱怨最少"的國家(或經濟體),其文化傳統似乎都較為威權專制。在表1中,新加坡、南韓、臺灣、上海、日本和越南均受儒家文化的薰陶。這些國家(或經濟體),除了日本和南韓被視為完全民主化的國家外,其餘皆無。至於"學生對教師抱怨最多"的國家(或經濟體),其民主化的指數則都很高:挪威排名第1,瑞典排名第2,瑞士則排名第7。除了義大利排名第32以外,其餘各國(或經濟體)的民主化指數均排在前30名。
從上述分析所獲得的結論是:威權專制教育體系下的學生,比起民主教育體系下的學生,(在表現不佳時)較易於責怪自己,而不太可能去質疑權威(即教師)。威權教育體系要學生服從,他們無法容忍學生對權威(教師)的質疑。就如同專制的父母,威權專制的教育系統會寄予學生高度的期望,該期望卻未必能被學生接受,於是便透過硬性的規定和嚴峻的處罰來對付不順從的行為。更重要的是,他們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去說服孩子,若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就是自身的錯。結果,他們所教育出來的學生既缺乏自信,也過於自卑。
根據PISA針對學生在數學科的自我概念所做的調查顯示,儘管日本、臺灣、南韓、越南、澳門、香港和上海的學生數學成績相當優異,但他們的自我概念卻是全世界最低的。在這些教育體系下的學生,擔心數學成績不佳的比率非常高。在南韓、臺灣、新加坡、越南、上海和香港,有超過70%的學生同意或非常同意他們會擔心自己的數學成績不佳,但在奧地利、美國、德國、丹麥、瑞典和荷蘭,卻只有不到50%的學生會如此認為。換句話說,Schleicher所推崇的上海教育之所以卓越,其中的秘密其實就是實施威權教育的結果。
如前所述,中國的教育以威權專制出名已達數千年之久。在威權體制之下,當百姓相信成功唯有靠自身努力去獲取時,對統治者和統治階級(以前是皇帝,現今則是政府)來說是相當有利的。
唯有自己努力,才可能獲致成功,和個人天賦或社會環境無關,所以如果不能成功,就只能怪自己,這對於當局者來說是非常高竿又方便的手段,因為可以將任何(政府應該肩負的)社會公平正義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而且也可以免於應付各種天賦的人才。這真的是一個高超的伎倆,皇帝藉此以說服百姓接受天生的不公平,並且必須遵從規範。而且,這種伎倆也帶給人們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無論(成功的機會)多麼渺茫,他們都可以透過考試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註:民主程度指數(Democracy Index)。網址: http://pages.eiu.com/rs/eiu2/images/Democracy-Index-2012.pdf。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Yong Zhao為國際知名教育學者、作家及演講者,專精於全球教育方法及應用,目前任職於美國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擔任教育測量、政策和領導學系教授,發表學術文章百餘篇,以及出版20餘本書,包括2014年出版的"誰害怕大惡龍:為何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差)的教育體系(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Dragon: Why China Has the Best (and Wor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2012年出版的"世界級的學習者:教育創新與學生創業(World Class Learners: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以及2009年出版的"迎頭趕上或引領世界:在全球化時代的美國教育(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 American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此外,他尚有經營部落格: http://zhaolearning.com.。
(*本文獲Zhao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