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解析臺灣PISA 2012系列(6)---臺灣中小學教師輕鬆嗎?

李明洋

前不久,網路上流傳著一份署名教師評鑑推動聯盟、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國中小校長協會、人本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學會,以及全國兒童托教協會等團體,名為"5分鐘看懂教師法修法"的投影片,對於國內教師的現況與制度提出若干質疑與批判。其中,涉及教師授課時數的部分,製作者在一張標明資料來源為OECD和教育部的投影片上,用同一個表格,將臺灣中小學教師和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韓、英國和芬蘭等國的中小學教師做比較,看看哪個國家的教師授課時數最少,結果臺灣的小學和中學教師分別以每年427小時至534小時和480小時至600小時,擊敗各國,勇奪授課時數最少的頭銜。尤有甚者,製作者在下一張投影片,再拿小學教師的授課時數和一般上班族加以比較,想當然爾,小學教師的工作時數以懸殊的差距再次獲勝,登上時數最少的工作者寶座。

我們不難推測,投影片的製作者無非是想在經濟景況奇慘無比的臺灣社會中,拋出教師授課時數少的"事實",來突顯出教師工作的輕鬆,以造成社會大眾對教師工作的反感,轉化為對教師的憎惡,進而對教師進行若干箝制與打壓。其心著實可議。

然而,如同這張投影片所呈現的數據,臺灣中小學教師的授課時數真的那麼少,真的那麼輕鬆嗎?

當然不是!!

姑且不查該份投影片所提供的資料是否屬實,抑或所採用的比較方法是否正確。其實光以下幾點,我們就可輕易看出彼等論述的誤謬:

1.臺灣教師的授課時數會比芬蘭教師還少嗎?

2.中小學教師除了上課外,難道沒有其他課務要做嗎?

3.中小學教師沒有課,難道就可以放假回家休息嗎?

就第一點來說。眾所周知,芬蘭教師的專業自主性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教師有課才需要去學校上課,沒課就可以自由安排活動。有些教師可以早上去健身房運動,下午再去上班,有些教師則是在空堂時間,把作業帶去校外的咖啡館批改。不只教師如此,學生上課也很有彈性,不論中小學,許多課都是開放選修,有課再去上學,所以每個學生的上下學時間,不見得都一樣。由於鄰近北極,氣候嚴寒,所以學校通常早早放學。反觀臺灣,即使沒課,教師還是得早上7:40甚至更早就要去上班,直到下午四、五點後才下班,甚至有的時候還得留下來加班。兩相比較,說臺灣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時數或教學時數比芬蘭教師少,誰會相信!?

至於第二和第三點,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就不必筆者多所贅述了。

雖然表面上來檢視,就已經發現彼等論述完全不通,但筆者認為,實有必要進一步針對該份投影片所採用的資料,深入地探究一番,使真相得以還原,而讓狡詐者無從辯駁。

該份投影片將臺灣與各國中小學教師的授課時數整理在一個表格中相互比較,然後歸納出臺灣教師的授課時數最少,並且在表格下標明資料來自OECD和教育部。眾所皆知,OECD每年都會針對會員國的教育現況進行調查,並在年底出版一本報告書。所以2013年的年底,OECD照例出版了一本"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3",報告書的相關資料,OECD的官網亦可查詢得到。但有趣的是,臺灣並非OECD的會員國,也因此不論是2013年的年度報告書或是OECD的官網上,根本就不可能查得到臺灣中小學教師授課時數的資料,也就是說,OECD根本就沒有把臺灣列入調查對象,所以當然不會有臺灣中小學教師授課時數的數據。然而,該投影片的製作者卻硬是將教育部的資料拿來,把臺灣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現況套入自以為是的公式中計算,於是得出了一個數值偏低的授課時數。如此張冠李戴所得出的數值,別說是比表格中各國教師的授課時數少,就算是和世界其他各國教師的授課時數比,也絕對是絕無僅有的少。

這樣的做法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相信任何對研究法有點概念的人,都可以輕易地看出這種"張冠李戴"的比較,是完全沒有邏輯可循的。例如我們如果要比較甲、乙兩人的身高,當然就必須採用相用的尺規來丈量,量出來的結果才可相互比較;難道我們可以量甲生的身高時用公分作單位,量乙生的身高卻是用英寸作單位,然後只針對數字的部分,而不管度量單位就任意比較嗎?相同地,OECD在調查各國或經濟體的教師授課時數時,調查的項目到底包括哪些?採用的計算公式又是如何?這些資料根本就不得而知,所以豈能隨便地依照自己假想的公式,去計算臺灣教師的授課時數呢?這種方式根本毫無邏輯可言,比較的結果又有多大意義呢?

所以,既然OECD的2013年度報告書根本沒有把臺灣列入調查,又為何不援引臺灣有參與其中的PISA 2012報告書的資料呢?

雖然PISA 2012並沒有單純列出教師的授課時數,但卻有全年的教學時數。根據資料顯示[1],和臺灣同時接受調查且有數據的國家或經濟體共有20個(這20個國家或經濟體的調查方式相同,其餘國家或經濟體因採用的調查方式不同,所以不能相互比較),圖1和圖2即是這20個國家或經濟體的小學和中學全年的平均教學時數[註1]。


圖1  各國或經濟體小學全年教學時數
(資料來源: OECD, 2013, PISA vol.4, p343)

圖2 各國或經濟體中學全年教學時數
(資料來源: OECD, 2013, PISA vol.4, p343)

由圖1和圖2所呈現的資料可知,臺灣小學全年的教學時數為735.43小時,在20個接受調查的國家或經濟體中位居第11,在亞洲國家或地區中,僅低於新加坡的765.71小時,卻遠高於上海的687.86小時、澳門的632.14小時和香港的574.43小時。至於臺灣中學全年的教學時數則是大幅提升,高達1150.67小時,在20個國家或經濟體中高居第2,僅稍低於哥倫比亞的1200小時,更是將澳門(822小時)、新加坡(787小時)、上海(748小時)和香港(697小時)等亞洲地區的國家或經濟體遠遠地拋在後面。

由上所述可知,臺灣中小學教師的授課時數真的少嗎?答案不辯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資料不過是單就教師的教學時數而言,若我們進一步將師資短缺程度、生師比,以及班級人數等足以衡量教師工作負擔與影響工作品質的項目列入考量,那麼臺灣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擔就不是只有如此而已。

在師資短缺程度方面,茲將PISA 2012所提供的資料整理如圖3所示:

圖3  各國或經濟體師資短缺情形
(資料來源: OECD, 2013, PISA vol.4, p326)

根據OECD官方對師資短缺指數所做的解釋,若某國或經濟體的師資短缺指數愈大,表示該國或經濟體的師資愈短缺,反之則愈充裕。由圖3所呈現的資料可知,臺灣的師資短缺指數為-0.15,在參與PISA 2012的65個國家或經濟體中,名列第26(師資短缺程度愈嚴重,排名愈後面),師資短缺程度雖傾向"不嚴重",卻也只處於"及格邊緣",不如日本(-0.29)和香港(-0.23)這兩個同屬亞洲的國家和經濟體,更遠不如美國(-0.42)、加拿大(-0.3)和芬蘭(-0.44)這幾個被投影片製作者列入表格中和臺灣一起做比較的國家。

在生師比方面,根據PISA 2012的調查結果整理如圖4所示:

圖4  各國或經濟體生師比
(資料來源: OECD, 2013, PISA vol.4, p321)

一般而言,生師比的數值愈高,表示教師的負擔愈沉重,由圖4所呈現的資料可知,臺灣的平均生師比為17.4,在65個國家或經濟體中,高居第9(生師比值愈大,排名愈前面),顯示臺灣教師的負擔相對於世界各國乃頗為沉重。單就亞洲地區來看,臺灣的生師比高於南韓的16.1、澳門的15.7、香港的15.4、新加坡的14.6、上海的12.1,以及日本的11.6,在整個亞洲地區中,只有越南(18.8)和泰國(20.3)的生師比高於臺灣,至於北歐的芬蘭,生師比只有10.6,就絕非現今臺灣的教育現況所能比得上的。

最後,在班級人數方面,根據PISA 2012所提供的資料整理如圖5所示:

圖5  各國或經濟體平均班級人數
(資料來源:  OECD, 2013, PISA vol.4,
網路資料庫:http://www.oecd.org/pisa/keyfindings/pisa-2012-results-volume-iv.htm)

與生師比相同,班級人數愈多,表示教師的負擔愈重,如圖5所呈現的資料可知,臺灣的平均班級人數高達39人,僅稍低於越南的41人,在65個國家或經濟體中高居第2(班級人數愈多,排名愈前面),不僅比日本(37.2人)、上海(35.9人)、澳門(35.7人)、香港(33.2人)、新加坡(33人)和南韓(30.5人)等亞洲諸國或經濟體多,更遠比美國(24.5人)、加拿大(24.3人)、英國(24.2人)和芬蘭(18.3人)還多。由此可見,臺灣班級人數過多的情況實已到達"過度飽和"的程度。

總上所述的各項指標,臺灣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真的輕鬆嗎?答案昭然若揭!!

士農工商,任何一種職業都有其專業自主性,以及享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絕對不能拿著冷冰冰的數據,藉由草率而隨便的相互比較,就可輕易地評斷其價值。尤其,更不可藉由張冠李戴的方式,無中生有地得出一些數據,然後就大放厥詞,任意批評甚至詆毀某種職業的價值,此種手法不僅拙劣,更是自曝其短。

企盼任何關心臺灣教育,以及於對教育有任何看法的個人或團體,都能採用正確且公允的資料來討論,並以客觀而公正的態度相互交流,而非無的放矢,誤用甚至假造資料,徒增事端,如此方是臺灣教育之福。

註:中小學全年教學時數的算法,係根據PISA 2012所呈現6至15歲學生全年教學時數的資料,分別計算小學(6歲至12歲)和中學(13歲至15歲)全年的平均教學時數。

參考資料

[1]OECD.(2013). PISA 2012 Results: What Makes Schools Successful? Resourc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Vol.4), PISA, OECD Publishing.

15 則留言:

  1. 雖然每個行業都有其專業自主性,若指因為有人說自身從事的行業輕鬆,而特地寫篇文章來反駁,我是覺得還蠻好笑的。應該要思考的是為什麼別人會這樣想,是世人愚蠢還是真的受委屈?但我覺得教師這行業在臺灣算是福利較好,難道你想去曬太陽扛水泥嗎?如果覺得在臺灣當老師太累,為何不去別國發展?承認一下吧! 在臺灣當老師的確比起很多行業好很多了。
    另外,是否能解釋 PISA 2012 適用何種標準及數據來臺灣師資短缺?因就我所知道的,還有一堆人在等著考教甄。
    PS:我在師範體系的大學當助教。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不是老師,但我的工作與老師也有密切關係。但我並不認為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有問題,反而有問題的是那個修法投影片,其中有太多邏輯上錯誤的論述,很多錯誤的類比方式,譬如本文作者提到授課時數比較、甚至拿授課時數來類比勞工的工作時數,再者,又把正式與流浪教師的議題擺在一起反而讓議題更混亂,並且最後直接結論下在老師過的很爽、評鑑考核制度需要「家長」參與才行。
      試問,家長有什麼樣的機制可以證明家長是「懂教育」的?會造成考核不公、正式流浪教師等問題,是在於遴選老師與教師養成的體制上出現問題、是缺乏真正專業的人在領導所致,而非教師本身有問題。
      「不在其位,不謀其事」,假如你的工作福利是由別人主觀的意見來幫你做決定,這樣也是ok的嗎?

      要用數據就要用更多更客觀的raw data,不要選擇、情緒性的引用,懶人包文化真的是…

      刪除
    2. 您好:

      首先,我非常歡迎任何人對此議題發表看法,讓彼此有相互切磋的機會。

      其次,我認為這篇文章的重點並非如您所說是"因為有人說自身從事的行業輕鬆,而特地寫篇文章來反駁",而是因為對方引用"不正確的手段所產出的錯誤資訊",來批評教師的工作內容,因此才為文予以澄清,如此而已。

      至於"為何別人會這樣想,及是否世人愚蠢"云云,其實我也納悶,何以別人會這麼想?您的說法或許就是其中的一個答案也不無可能。

      其次,有關您所說"教師這行業在臺灣算是福利較好,難道你想去曬太陽扛水泥嗎?"誠如我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所強調的,任何職業都有其專業及不可侵犯性,您的說法實是對扛水泥的相關人員的專業造成了侵犯。坦白說,水泥匠師的專業我一竅不通,我做不來,也不會做,所以我們實在應該尊重他們的專業性,您說是不是呢?

      而對於您"覺得在臺灣當老師太累,為何不去別國發展?"之類的論點,我想通篇文章根本沒有"教師這個職業太累人"的論述,所以何以需要到別國發展呢?再說,我承認在現今臺灣社會,要當好一位稱職的老師確實不輕鬆,但若辛苦得有價值,又有甚麼不好呢?又何必得去國外發展呢?

      此外,您質疑PISA 2012所採行的標準與數據,並要我做解釋。我的看法是,既然您自稱為師範體系的大學助教,那麼這個問題是否應該由您來回答呢?否則在高等教育機構,坐擁豐富的學術資源,不為國人詳盡解說PISA資料,竟反過頭來詢問我這個在基層執教的小學教師,您這樣做,厚道嗎?

      最後,我有兩點建議給您:

      其一、自從PISA 2012在去年12月公布結果,至今仍沒有任何一位高等教育機構的學者專家為國人詳盡地解說評量的結果與內容,這實在是辜負了全國人民對高等教育學者專家的寄望,您在高等教服機構務,因此企盼您不妨登高一呼,為國人詳盡解說PISA的評量結果,以作為國內高等教育學者專家的表率。

      其二、當"5分鐘看懂教師法修法"這份投影片問世至今,我仍然看不到任何教育主管及教育學者專家挺身而出,為全國廣大的教師說句公道話,為國人澄清該份資料的誤謬,難道這不是身為全國教師主管的教育部長,以及身為培育教師的師範校院教授學者所應盡的責任嗎?不妨看看芬蘭的教育官員和教育學者專家,每當社會大眾對教師專業提出質疑時,均第一時間即挺身而出,捍衛教育的專業與尊嚴。慶幸您給我這個機會,企盼身為師範大學助教的您,也能帶領臺灣的教育專家學者,為臺灣的教育走出一片美好的天地。

      祝福您

      刪除
  2. 既然你是助教就請你不要搞錯重點,校長協會不顧教育專業誤導民眾,身為教師為何不能PO文澄清?福利比較好沒錯但不代表我們用心教學還要被別人這樣寫,如果口口聲聲說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淘汰不適任教師那為何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另外,考教甄人一堆,錄取率多少?每年還不是一堆缺額都開代課或是老師要超鐘點?

    回覆刪除
  3. 當助教那你對教學現場了解多少?你對台灣師資培育的現況又了解多少?你到過偏鄉看過偏鄉師資短缺的嚴重情況嗎?

    回覆刪除
  4. 國立大學的教學現場和中小學的教學現場差異非常大,所以這就不用比較了。另外師資短缺的問題,一樓助教應該搞錯了,台灣很多很多人擁有教師證,流浪教師一堆,但是學校開缺都只能很保守(這很無奈),公立中小學常有代課兼課老師,因此有些孩子可能會面臨常常換老師的情況。

    回覆刪除
  5. 本文作者師大博士畢業多年依然在義務教育基層教育現場服務,實務經驗豐沛,樓上師範體系的大學助教可曾在國中小任教?我猜是沒有吧!否則現今師資短缺問題嚴重應該是普通常識吧!

    回覆刪除
  6. 感謝李老師,為基層教師做出回應。
    並附上相關的數據,導正視聽。
    希望李老師能將此篇文章轉寄給全教總。

    而看到校長協會也是連署人之一,深感痛心。
    哪一位校長不是基層教師出身?

    回覆刪除
  7. 在師院體系當助教卻連系所產出的未來教師現況都不懂
    難不成是坐在系辦收發公文的那種助教??
    可是若是專辦行政,PISA這種專業的數據資料應該也要懂才是
    怎又會要求在教育現場的中小學教師來解釋
    令人費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助教我在研究所時也當過
      這也是"助教"名稱簡化後的其中一種稱呼
      不仔細解釋還會被投以羨慕的眼光
      這種就不必提出來炫耀了

      刪除
  8.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計,在台灣看到的卻是兒戲。我們的教育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一堆所謂的專家對教育提出建言,卻不見有多少在教育領域的大師出現。這是半桶水現象嗎?是否有外行領導內行的情形呢?都值得大家省思......若大家對教育不滿意..........誰該負責呢?是否就只是學校教育的錯?家庭教育何在?社會政治的亂象?....單就學校教育而言,校長協會的指責是否更凸顯教育領導的無能?...........也許以上所言只是我個人的"偏見"或是"見識不足",歡迎大家能更深入看問題,而不是抹黑或者找人背黑鍋。有問題,一定不是單純教育現場的錯,老師是師培機構教出來的,是這些機構的培育有問題?(若以"老師教不好是老師的錯"這樣簡單的邏輯來說的話),那往上推就是這些教授有問題囉!....................顯然問題不是那麼簡單.................

    回覆刪除
  9. 感謝李老師的用心,謝謝您!
    另樓上的“助教”,我可以自己花錢請您來小學代課3天,讓您體驗一下,應該會是難得的經驗

    回覆刪除
  10. 回應樓上助教說的"如果覺得在臺灣當老師太累,為何不去別國發展?"答案很簡單,因我們想留在自己的國家,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增加國家的競爭力。所以請你不要用那些話傷了我們的熱忱。

    回覆刪除
  11. 台灣需要改善的錯誤政策方向太多了,執政者該檢討的地方也太多了(不只有教育政策),在企求建構台灣理想未來的教育場域中,身為基層人員,當然看得出教育的錯誤方向(十二年國教的配套違反核心價值、過度討好家長、教育主管對追求教育理想性的無能……),如果基層教師不團結發聲自我辯護,是否又要靠媒體來抹黑熱情又有理想性的基層教師走上街頭請社會大眾公評了呢?屆時是否又會被安上個「暴師」的罪名,然後上位者繼續無能為力到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