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研究如何幫助教育改革?

Pasi Sahlberg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   

原作出處: PasiSahlberg.com

原文網址: http://pasisahlberg.com/how-can-research-help-educational-change/

重點摘譯:

在進行政策擬定和教育改革的設計時,教育研究和數據通常會被選擇性地選用。某些人會把PISA的數據用在羞辱和責備公校體制,但卻不用來(檢討)教育改革架構,以克服設計上的問題。例如,在美國,某些教育改革者會採用PISA的排名,呈現出美國公校落後於其他國家,以呼應他們的觀點,但其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卻又有違相同研究所呈現的證據。(至於)成功國家之所以成功的證據,以及彼等國家如何改革教育(的方法)則均予以忽視,或是選擇性地使用。

這在在顯示出,(這些改革者)貧乏的想像力,甚至是對教育改革的認知不足,而繼續將國際上過時的企業經營模式套用在教育改革上。最近,在某個場合上,我聽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解釋,有多少已然流行於公校系統裡的市場本位概念,例如標準化或單位評量結果的支出等,都不再被當今企業採用,以提高生產力。

我認為,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幾件事:

首先,我們並不一定需要像特許學校這樣的新式學校,才能在學校體系裡發展出創新的教育改革。我們需要的是(讓教育體制)更具有彈性,組織領導更加強化,以及更信任學校和老師,以便找出方法來激勵所有的學生進行產出性的學習。特許學校或許是一時間的教育替代品,但並不能(靠它來)解決學校系統的整體問題。

接著,我們應該更加善用上個世紀已經發展出來的創新教學。

我認為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教育中人往往傾向於發展出創新(的教學法)後,並沒有真正落實這些創新(的教學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對於強而有力的教學、目的性的評估、有效能的學校,以及有見地的領導已經知道得夠多了,(實在)可以讓我們的公校體制運作得更好。雖然這方面的知識,有許多我們都懂,(卻不去具體的落實),而諷刺的是,這些(其實)都是由美國的研究者和創新者John Dewey(早在)在20世紀初就已提出。


作者簡介

Pasi Sahlberg為芬蘭籍教育學者,擔任芬蘭國際行動與合作中心(Finland’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主任,並兼任Helsinki及Oulu大學教授。此外,亦是國際著名教改學者,曾任職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並被許多國家聘請為教育改革顧問。著有暢銷書"Finnish Lessons: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及該書續集"Finnish Lessons 2.0: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

(*本文獲Sahlberg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