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重點摘譯*
East Asia Forum / 2012-07-13
原文網址: http://www.eastasiaforum.org/2012/07/13/economic-growth-and-higher-education-in-india-and-china/
重點摘譯:
在1980年代早期,印度的基礎建設無論是品質或數量都勝過中國。直到10年前,印度的高等教育無論是品質或質量,仍然勝過中國。而中國,則繼續在基礎教育保持領先。然而,如今情況似乎有了轉變,因為現在中國在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軟性基礎建設(soft infrastructure)"領域佔了優勢。
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印度和中國的高等教育均隨著國內的經濟成長而茁壯。印度的高等教育產生了中等程度的發展,但中國的高等教育卻是產生較高程度的發展,而且積極地朝向目標邁進。這個結果乃源於一項事實,那就是中國的教育系統在很大的程度上,比印度更著重於品質的發展。
在高等教育的發展上,中國算是一個相當獨特的例子。在2010年,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Gross Enrollment Ratio, GER)只有30%,只比悲慘的1990年代多出3%到4%。同一時期,印度的毛入學率也只是從10%以下,提升到15%而已。不過,這個數據可能有些問題,因為印度的確切人口到底有多少並不清楚,且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低於中國。印度有50%的人口年齡低於25歲,而這些人口中,有很多都還沒到達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齡。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在2010年針對印度和中國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印度的基礎教育入學人數幾乎比中國多出60%,但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竟只有中國的一半(請見表1)。
表1 印度和中國基礎及高等教育入學人數 |
對於人口平均年齡尚青的印度來說,高等教育的低毛入學率可能有著重要的暗示,亦即對於經濟成長停滯不前的現況格外值得憂心。印度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不僅在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金磚四國(BRIC)中是最低的,而且還遠低於世界平均值。
在印度取得合法管理高等教育的機構,其在第12個5年發展計畫(2012~2017)中提到,目前印度的高等教育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擴張階段,然而,卻沒有提到要著重於發展印度的教育品質,也沒有提到印度高等教育的擴張程度已被同時期同樣在擴張的中國所超越。既然印度愈來愈將中國視為經濟強敵,甚至將之視為最佳(仿效的)標竿,這不是很奇怪嗎?
對於高等教育,印度應該犧牲其品質,轉而聚焦在數量的提升上嗎?
根據"國家知識委員會(National Knowledge Commission)"2006年表的報告顯示,印度高等教育正朝向培養大量大學畢業生,而不是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品質。該報告指出,為了確保大學畢業生數量而設計的績效責任指標(accountability indicators)會抑制大學畢業生的品質,尤其對學生創意及創業技能的抑制尤烈。另一份報告也指出,印度的高等教育部門"過度監督,卻欠缺管理。"而在同一時間,印度高等教育的擴張也已嚴重不足,致使其在品質和數量雙方面都面臨嚴峻的考驗。
雖然現今中國的高等教育也面臨因大量擴張而損及品質的問題,但中國位居世界前200名的大學數量比印度還多。而且中國的中學生在PISA的表現非常亮眼,然而,印度的表現卻是奇慘無比,在73個參與國中,倒數第二(譯者註:係指2009年的PISA,該年參與國總數應為75國)。
事實上,中國和印度教育的表現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最明顯的原因就在於這兩個國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異。在2005學年(2005年至2006年),印度私立大專校院的學生約佔52%,但中國佔不到不到10%。在中國,政府投資在高等教育的經費約佔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1.5%,但印度卻不到0.5%。中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資助,使得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尤其是大學,數量已達到2300所,但印度約只有600所大學。不過,印度的學院超過33000所,是世界上學院數量最多的國家,足足是中國的10倍。在印度,大部分的大學和學院都是私立的,這些學校都沒有接受政府的資助。
在2000學年(2000年至2001年),只有33%的學生入讀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但是到了2005學年(2005年到2006年),提升到了52%;而在2000學年,印度私立高等教育機構約佔整體高等教育機構的33%,但是到了2005學年,提升到了63%,而且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數量已暴增到了80%。這個數據顯示出,印度高等教育數量擴張的狀況已經到達高等教育機構只能自籌經費的地步了。更確切的說,印度政府只提供20%的國立大專校院經費,意即只有極少數就讀國立大專校院的學生受到政府的資助。然而,這20%的公立學校學生未必來自於貧苦人家,也不見得比那80%的私立學校學生弱勢。照目前這樣的發展趨勢,實在令人感到不安。
印度高等教育結構如此反常,乃源自於印度經濟缺乏大規模的生產力,加上大專校院如此之多,使得管理不易,連帶嚴重影響到品質。
回顧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國政府強調在政府掌控下實施改革開放,印度則是傾向於政府較少監管的開放政策。目前,中國的經濟能力仍舊進行著前所未有的擴張,但印度已經遇到了瓶頸。許多學者和評論家不斷在印度和中國之間相互比較。然而,愈來愈明顯的是,中國和印度的改革是截然不同的。世界上不論哪一個國家,其高等教育的表現,都與其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Ranjit Goswami曾為印度RK大學(RK University, RKU)教授及管理學院院長,現為印度納格普爾市(Nagpur)科技管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IMT)教務長。
(*本文取得原作者Goswami教授中文翻譯授權,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