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芬蘭教育成功的主因

Pasi Sahlberg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   

PasiSahlberg.com / 2014-10-07

原文網址: http://pasisahlberg.com/address-at-2014-frankfurt-book-fair/

重點摘譯:

芬蘭最著名的建築師和設計師Alvar Aalto有一句名言:"我們應該做出簡單、良好且毫無雕飾的物品,但這些物品不僅能和人類和諧共存,也能和街頭上的小鬼相襯(we should work for simple, good, undecorated things, but things which are in harmony with the human being and organically suited to the little man in the street)。"同樣的,芬蘭的教師喜歡過著傳統、可靠且平靜的教學生活。如果有人想在芬蘭的學校中找到一堆像電影"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裡由Robin Williams主演的那樣的老師,那鐵定會讓他失望不已。芬蘭人不認為靠著少數幾位超級教師(super teacher)就能夠拯救他們的孩子和學校,而是要靠大家的力量才行。

芬蘭的教育體系從10年前就已經被世界各國拿來討論,直到現在。在21世紀初,自從PISA首次公布結果後,芬蘭就被世人從世界的邊陲之境,搬到了世界的舞台中央。這對芬蘭人及其他各國人來說,無疑是一大驚喜。於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在討論瑞典、挪威、法國,尤其是德國的PISA表現,何以出乎預料之外的糟。而這也掀起了一股"PISA旅行團"的熱潮,以探索世界優質教育的祕密。直到今日,芬蘭仍舊是旅行團人數最多的國家。

對某些"PISA旅行團"的團員來說,芬蘭的學校宛如烏托邦,教師這個行業就像童話王國一般,是年輕人的夢想。這個行業,被家長所信任,相信學校有能力把孩子教育成良好的國民,而且政治決策者也認同教育政策的改革方針。

對其他團員來說,和他們國家的教育體系相比,芬蘭的教育體系簡直就是個怪咖,就像個少不經事的叛徒。孩子直到7歲才上學,上學時間比其他國家短,回家作業也比其他國家少。芬蘭學生不會把時間花在考試和測驗,唯一的一次大規模考試是在高中畢業時舉行。

所以,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能夠創造出舉世皆知的芬蘭教育體系?為什麼芬蘭學生的表現會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學生傑出?世界上已有許多書籍和文章談論過這些問題了。就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可以從3個面向來談:

第一個面向是,芬蘭之所以能夠建立起如此卓越的教育體系,即使歷經多年仍不衰,主要是基於為每個孩子追求公平和公正的原則。意思就是,政府會根據學生的需求提撥經費給學校;每個孩子都有權利享有早期教育(early-childhood education)和安全的校園環境;所有的學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健康和福祉(well-being);課程也著重於每個人的全面發展(overall growth)和學習。

第二個面向是,芬蘭的教師比起其他國家的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和同事互動與合作。例如一般芬蘭國中教師的工作時間大約只有美國教師的一半。如同許多研究的結果顯示,學校裡教師之間的合作可以強化專業網絡及積累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進而提升教學品質。

第三個面向是,對於孩童的成長和學習,芬蘭教育體系的核心概念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芬蘭的法律規定,每1個小時的教學活動中,必須有1/4的時間讓學生從事自己的活動。在大多數的學校,這個空檔時間多半由孩子自己規劃活動。在許多國家,上學期間的遊戲及活動時間,多半會被拿去用在教學和考試。例如在美國,有1/4的小學已經沒有下課休息時間,以便在上學期間填塞更多的課堂學習活動。

芬蘭的教育體系之所以能夠居於世界領導地位,並不是因為芬蘭人採用其他國家教育體系的方法,去促進學校裡的教導與學習。有些人或許會以為,因為芬蘭是個小國,因為芬蘭人的同質性高,所以比較容易實施改革,但對其他國家來說卻很困難。但事實是,芬蘭人勇於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追求改變,而不是一味地盲從於其他國家的方式。

就我個人的經驗,講到芬蘭,世界各地的人無不聯想到兩件事,一個是教育,另一個是Nokia。有趣的是,芬蘭學校體系和Nokia確實有些地方很相近。兩者的起源都可追溯到1860年代中期。

兩者都是從德國獲得創新的靈感。帶給Nokia靈感的人是Fredrik Idestam,一位工程師;而芬蘭學校體系之父則是Uno Cygnaeus,一位牧師。此外,兩者都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芬蘭創意和創新的激勵之下,而能一躍居於世界領導地位,亦即Nokia開始叱吒於行動通訊技術(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領域,而小學教育體系則奠定了現今芬蘭學校體系的基礎。

當人們為教育的未來思索時,不妨仔細研究一下Nokia的故事(那個曾經叱吒一時的行動通訊業,如今已被賣掉了)。Nokia之所以會喪失掉高科技的競爭地位,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登上峰頂的速度太快了,於是自得意滿起來。要成為消費者和兢爭者專注的焦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一件做得不錯的工作,再加以改變是很難的,對芬蘭來說尤其如此。當你位在成功的巔峰,即使你覺得今天已經比昨天還要好,你仍然必須要知道如何發現下一個大好機會,並且好好地把握住它。

我經常聽到人們用類似"執著"、"能克服艱難險阻",以及"溫和外交"等語詞來形容芬蘭人。能否解決所面臨的困境,乃端視於我們如何透過教育體系,成功地引導人們去發掘自己的天賦。Ken Robinson爵士在我書裡的"後記"上寫道:"在過去的15年裡,芬蘭已經在教育界的曲線圖上遙遙領先,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還有很多要從這些芬蘭的經驗裡學習。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這個故事仍在發展,距離結束還遠得很。"


作者簡介
Pasi Sahlberg為芬蘭籍教育學者,擔任芬蘭國際行動與合作中心(Finland’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主任,並兼任Helsinki及Oulu大學教授。此外,亦是國際著名教改學者,曾任職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並被許多國家聘請為教育改革顧問。著有暢銷書"Finnish Lessons: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及該書續集"Finnish Lessons 2.0: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


(*本文獲原作者Sahlberg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