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 Tucker訪問 / Pasi Sahlberg受訪
李明洋重點摘譯*
Education Week / 2014-02-14
原文網址: http://pasisahlberg.com/a-conversation-on-lessons-from-finland/
重點摘譯:
自從2001年首度公佈以及往後幾屆的PISA結果,世界各國前往芬蘭參訪的教育者無不希望揭開芬蘭成功的秘密。然而,最近一次的PISA調查發現,芬蘭的世界排名,閱讀從第2滑落到第5,數學從第6滑落到第12,科學則是從第3滑落到第5。曾任職芬蘭教育文化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國際合作交流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 CIMO)主任的Pasi Sahlberg,目前擔任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Harvard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客座教授,負責開授從國際成功教育體系汲取經驗的課程,並且正為其暢銷書"芬蘭啟示"的再版工作而忙碌。最近,我和Pasi Sahlberg針對芬蘭排名何以下滑的問題進行交談,他的看法非常深入。
以下即是我們訪談的重點:
問:請問芬蘭對於最近一次的PISA結果有何反應?
答:結果並沒有讓芬蘭人感到訝異,因為我們平常都有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早在PISA結果公布之前一個月,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就已經做過深入的研究,並把預測結果公布出來。該份研究是在2001年至2012年間,隨機選取芬蘭的82所學校進行調查,結果預測出芬蘭學生的數學和閱讀表現呈現下滑的趨勢,這點後來也獲得了PISA的印證。
問:芬蘭人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
答:12年前,當PISA首次公布結果時,芬蘭在提升學生的數學表現方面就做得非常少。我們有很多人指出,PISA得高分的其他國家都持續地提升教育體系,但是芬蘭卻沒有。芬蘭教育的情況就像曾經稱霸世界通訊科技的Nokia一樣。當蘋果電腦推出iPhone的時候,Nokia還獨居手機市場的龍頭地位,被成功所蒙蔽,而未能覺察到威脅。雖然Nokia曾經投資於觸控螢幕的研發,但後來就不了了之。然而,蘋果電腦仍持續研發,結果最後一躍而上,取代了Nokia的地位。這樣的情況和教育非常相似。由於世界各地湧入了為數龐大的訪客,想一窺芬蘭教育所以卓越的原因,結果使得芬蘭當局非常害怕改變現狀,於是1990年代改革活動的動力遂被澆熄了。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芬蘭外國移民的數量比之前成長非常多,而這些外國移民的孩子在PISA的受試者中佔了很大一部分,幾乎和芬蘭本土的孩子數量相當。
問: 芬蘭新任教育部長對PISA的最新結果有何因應?
答: 我們的新任教育部長承諾將發起全國性的運動,針對PISA的結果進行審視以及提出建議,以建立一個全新的義務教育體系。她希望不是只針對數學和語文,或只是大量投注經費,而是把關注焦點放在如何提升芬蘭的整體教育體系,以及增進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個運動並非檢討如何改善PISA的表現。
問:我記得在2000年以前,也就是芬蘭參與第一次的PISA之前,在芬蘭有許多人要求以市場導向的模式進行教育改革,建立起考試本位的績效責任制等,面對這樣的壓力,芬蘭是如何因應的?而現在,當初的壓力是否捲土重來,要求採用那些建議來進行改革?
答:在2001年第一次的PISA報告公布前,許多傳統的學界和商界施加了非常大的壓力,希望在中學之前,及早藉由考試制度讓學生將重點放在學科領域(STEM, 譯者註:即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和mathematics)的知能學習上,在學校生活中,安排更多的考試,並且提供家長選擇學校的權利,以及讓學校之間相互競爭。但是當PISA的結果公布後,這些紛爭就突然停止了。因為在沒有採用那些人要求的作法之下,我們的教育就已經極為成功,達到他們的目標了。許多人都認為,是PISA救了芬蘭,也救了教師,以及整個國家免於愈改革愈糟的境地。然而,這起事件雖然避免了無益的改革,卻也衍生出其他的問題。誠如我在前面說的,在芬蘭所進行的改革,有好也有壞,最後來,我們失去了與時俱進及適應多變環境的能力。
問:有一個方法可以快速提升一個國家的教育,就是看看世界上那些表現優異的國家教育體系,選取他們的做法套用在自己的國家上面,這似乎蠻適合芬蘭的。你對這樣的作法感興趣嗎?
答:在某種層面上,這種作法確實很具有吸引力。在美國,許多前衛的學校所做的,確實是芬蘭的學校應該做的。曾經到美國做交換學生的芬蘭高中生表示,那裡的學校比芬蘭好的是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發表看法,以及針對有意義的議題進行討論。而且,美國某些學校將科技予以整合,校園裡具有新穎的學習設備,進而發展出極為卓越的實務和創新(課程)。中國上海的教育體系則發展出一個能夠相互支援低成就學校的系統,頗值得芬蘭學習。至於日本和新加坡所發展出來的研究學習課程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只需芬蘭加以簡單地仿效即可。芬蘭人必須了解,國際社會上無論是東方或西方國家的教育制度,還有許多是必須去學習的。但是,於此同時,芬蘭仍要進一步推展以公平為導向(equity-oriented)的政策和改革。
問:你認為芬蘭教育接下來應如何做改變?
答:芬蘭不應該只是因為學生學科評量的成就就自得意滿。學校必須協助更多孩子了解自己的優勢為何,興趣為何,並能維持熱情。學校體系應該激勵學生,讓他們不論是工作或是生活,都能感到快樂。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創造出一種課程,該課程不把焦點放在傳統學科及時間分配(time allocation)上。我想,那就是芬蘭下一個階段的教改目標。
受訪者簡介
Pasi Sahlberg為芬蘭籍教育學者,擔任芬蘭國際行動與合作中心(Finland’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主任,並兼任Helsinki及Oulu大學教授。此外,亦是國際著名教改學者,曾任職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並被許多國家聘請為教育改革顧問,所著"Finnish Lessons: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About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一書極為暢銷。
(*本文獲原作者Sahlberg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