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我們日本把所有的錢花在什麼東西上面?

Gerald McLellan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

The Japan Times / 2013-04-16

原文網址: http://www.japantimes.co.jp/community/2013/04/16/voices/education-what-are-we-paying-all-the-money-for/

重點摘譯:

敬愛的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先生:

這個月,我的兒子開始上小學。如果我們決定讓他就讀國際學校或私立學校,那麼他第一年的學費,將超過我在英國求學13年的總花費,也等同於我大學時代的花費總額。

雖然日本的義務教育幾乎是免費的,但國人似乎被迫認為,即使孩子的年紀仍小,也只能把他送進(比公立學校)更好的學校讀書和補習班補習,這樣才有可能在與同儕競爭的行列中脫穎而出,進入最好的大學就讀。

(為了孩子讀書,)我們也付給某個民間機構一大筆錢,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那裡學習孩子在面試時該穿什麼樣的衣服,以及該如何應對進退等課程。也因為付了這麼一大筆錢,所以我們蒐集到了得以幫助我兒子順利通過面試,以進入名校就讀的內部消息。

是什麼樣的消息呢?比如,他們告訴我們,在接受面試時,我們(進入會場)的順序是,我最先,再來是我兒子,最後是我太太;他們還告訴我們,面試時最好穿黑色拖鞋(儘管事實是,我們申請的那所學校的面試教師是穿彩色塑膠浴廁拖鞋)。甚至,他們還要我們更換兒子那件新夾克的鈕扣,顯然,若(夾克上的)鈕扣是金屬製品,就註定(面試會)失敗!此外,他們還告訴我們,在進入面試室時,除了報上姓名外,還應該說"你好,"(廢話!)。

事實上,當我兒子首次參與預備學校(preparatory school)的考試時,他們班上的學生已經有人為了考試準備了1年,甚至還有人準備了3年。

最近幾個禮拜,我也驚訝地發現,在我(所任教)的大學學生當中,只有少數幾個具有基本常識。我在一些機構任教,我認為有不少甚至是大多數的學生,智商都在平均數以上,這樣的想法讓我實在無法置信,他們竟然有將近50%的人不知道(日本的)首相是誰,日本的人口數,或主要的宗教信仰為何。而當我提示他們泰國或澳大利亞的首都名稱、貨幣單位、著名地標、著名的菜餚或食物時,他們竟然也不知道那是哪個國家。這些學生,很多都是他們那個領域的資優生,但他們基本常識的程度竟是如此讓人震驚。畢竟,他們是大學生,最少也應該知道他們國家的首相是誰。到底他們在學校學了些什麼啊?

私立學校每年的學費約是100萬日圓,外加補習費、課外活動費,制服和其他雜費,12年後,隱藏在父母的驕傲和欣慰背後的將是一大筆嚇人的費用。但孩子究竟學到了什麼,這筆錢又是怎樣用的啊?

我認為,由於日本的教育體制只管學習,不管樂趣,所以害了許多學生。正因如此,學生將一生中最精華的時段,花在記誦課本裡的歷史、地理、語言和科學知識,卻沒有真正去瞭解為何他們要這麼做,也沒能培養出創造力和批判思考的能力。他們不渴望獲取知識,也逃避接受新的事物。

我兒子班上的某些學生早從2歲開始,就為通過測驗而背誦。我無法想像,砸在這些孩子身上的錢究竟有多少,但從他們家長開著頂級房車,身穿華服的情況推斷,他們一定負擔得起。然而,事實是,這些孩子花了3年時間準備考試,就表示他們已經錯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了。我們為兒子申請的學校已經將重點放在如何讓孩子準備考上高中。雖然許多家長並不開心,但也不得不逼著孩子去接受一個單調而冗長的求學生涯。

在"東方鳳凰:1945年後的日本(Eastern Phoenix: Japan Since 1945)"一書中,作者Mikiso Hane解釋,日本教育的目標就是將學生送進明星學校,藉此得以在社會階級上爬升。Brian J. McVeigh在"日本高等教育的迷思(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 as Myth)"一書中也持相同看法,並進一步指出,日本的教育體系讓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最後終將導致學習能力降低,...花了這麼久的時間待在教室裡,意味著學生將變得對學習產生排斥,並將之視為畏途。McVeigh接著談到有兩位日本教師因試圖教導學生創造力和批判思考而遭到解聘。由此可見,在日本人的觀念裡,若學生非常有己見,將對社會有害。相反的,在課堂上唯有死記硬背和假裝順從才是最重要且會被鼓勵的行為

如前面所述,補習班收取龐大費用,就保證孩子可以得到某些高中入學考試的情報。家境富裕的孩子就可以買到資訊,但家境較不富裕的卻不能。然而,整個教育體系不應該只是通過考試與否。學校生活理應是一趟發現和成長的旅程,是關於(讓學生得以)認識自我,並成為具有獨自思考能力的個體,而無關於付錢和花費無數時間記誦資料,以應付考試

現在的孩子愈來愈沒有機會和朋友玩,以及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學校讀書和補習班補習,然後回家還要寫作業,這是不自然的。我的一些侄子在蘇格蘭的大學研讀醫學。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從來就沒有去補習班補過習。相反的,他們花時間交朋友並且可以將學校生活和遊玩加以區分。他們也對其他國家略知一二,可以說得出英國首相甚至日本首相的名字!他們能夠批判性思考並具有創造力,他們也有自己的主見。花時間玩是很寶貴的,而現在我們已開始看到年輕人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相處的情況。所以當我們看到年紀很輕的孩子,成天埋首書本也就不足為奇了。

"補習(即填鴨之意)"對父母來說應是極為厭惡的詞,因為"填鴨"本身就具有負面的意涵。學校和大學考試應該交由政府監管,以避免補習教育介入。每位學生應該在學校裡,在共同的目標之下修讀課程。除了期末考外,每年3到4次的平常小考也應併入記分,以確保學生不會因為考試那天出了狀況,而有損其利益。

當我們購買具體的物品時,我們可以知道錢到底花在什麼東西上面。但教育並非如此。我和許多家長都非常擔心,我們把孩子送去學校讀書,結果卻讓他們被訓練成一個只會把記誦的事實說出來的機器人,為的就只是通過考試而已


(*原作者居住於名古屋,本文取得The Japan Times中文翻譯授權,本人深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