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
對於剛轉學到本班的五年級重度智障生小均來說,學校的鐘聲似乎只是參考用的。每當上課鐘聲響起,其他同學都陸續回教室準備上課,小均卻仍在教室外騎腳踏車閒晃,非得要筆者前去喊他,才會從車上下來,走進教室。有時,小均會騎車到處亂逛,直到上課時間到了還不見到蹤影,我們只得勞師動眾在校園到處找人。
根據小均以前老師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小均在以前就讀的學校就不愛待在教室上課。由於在教室搗亂(比如自傷和攻擊老師、砸物品、大哭大叫)情形嚴重,常需要一位老師陪他在校園散步,直到他滿意了才肯進教室。
筆者從平日觀察中發現,只要讓他自由翻閱附有圖片的書籍,隨意在圖畫紙上塗鴉,或讓他把玩幾樣喜歡的玩具、聽音樂,他還是可以坐在位置上持續二十到三十分鐘。綜上所述,筆者歸納出如下幾點結論:
1.過去的學校經驗讓他對鐘聲無動於衷,須以更明顯的提示訊號替代。
2.小均之所以搗亂,可能是為了逃避上課,或為獲取想要的物品或活動,因此必須找出讓他願意待在教室的物品或活動,並依此擬定因應策略。
首先,筆者準備數本圖片豐富的兒童刊物、幾張圖畫紙和彩色筆、錄放音機和一張兒歌光碟,並請住宿的機構提供幾樣小均平常喜歡把玩的玩具,以做為小均準時回教室時的增強物。然後,利用簡易的倒數計時器,將計時器綁上頸帶,掛在小均脖子上。只要上課時間一到,計時器就會發出聲響,提醒他上課時間到了。接下來,著手擬定訓練計畫。
為順利教導小均自動進教室,筆者採取"逐步養成(shaping)合併褪除(fading)"策略。前者係先訂定終點目標,再依序擬定數個中介目標,由易而難,直到小均能達到終點目標為止。各項目標內容如下:
1.在教室裡騎車,計時器響聲結束前能正確回到坐位上坐好。
2.在教室前面的走廊上騎車,計時器響聲結束前能回到坐位上坐好。
3.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騎車,計時器響聲結束前能回到坐位上坐好。
4.在校園裡的運動場所騎車,計時器響聲結束前能回到坐位上坐好。
至於褪除策略則是從"需要老師口頭提示加上肢體協助,以達到目標",褪除到"需要老師口頭提示,但不需肢體協助,以達到目標",直到"不需老師提示與協助,以達到目標"。
計畫擬定完畢後,利用兩堂課時間,針對包含小均在內的小組學生(3名學生)進行密集的介入訓練。訓練時,讓每個學生輪流騎五分鐘腳踏車,計時器聲響結束前能正確坐好者立即給予口頭讚美,並提供喜愛的物品或從事喜愛的活動。若聲響結束仍未正確反應者,則立即要求下車,將車子牽回原處,不提供任何喜愛的物品或活動,直到下次騎車為止。訓練中,小均雖出現幾次自傷行為,但筆者立即將他隔離在旁邊的風琴椅上,讓他無法揮動手臂擊打牆壁及身體,等他情緒稍微舒緩時,再告知規矩,並將他帶回群體,等待下次練習機會。
經過兩堂課的密集訓練,確認小均"可以在教室前的走廊上騎車,且在不需老師提示與協助下,當計時器聲響結束前正確回到坐位上坐好"後,接下來的幾週,則利用下課時間持續進行後幾階段的訓練。一個多月後,每當下課鐘聲一響,小均就會自動掛上設定好的計時器到教室外頭騎車,而在上課鐘聲響起後不久,出現在教室的坐位上。
(本文原刊載於2009年1月19日國語日報特殊教育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