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 Zhao原作
李明洋摘譯*
Yong Zhao / 2015-05-09
原文網址: http://zhaolearning.com/2015/05/09/the-dawn-of-a-new-era-china%e2%80%99s-college-entrance-exam-transformation/
重點摘譯:
根據中國某些媒體的報導,2015年將標示著中國教育全新時代的到來,因為中國將從這一年開始,針對大學入學考試,也就是所謂的"高考(gaokao)"實施一連串的政策改革。這些改革並非單純的重新設計考試制度,而是將整個大學入學制度加以轉型。由於高考對中國人的一生具有極其重大的影響力,而這次的改變幅度又是如此巨大,所以可以想見的是這波教改將對中國各階層的教育產生全面性的變化。
概括而言,中國的教改目標是要創造一個美國模式的大學入學制度,但卻是以中國的方式來執行。大多數美國高等教育係採多元評量、多重選擇,以及多種機會的入學制度,和中國目前採取有限評量、有限選擇以及有限機會的入學制度大相逕庭。
多元評量
通常,美國大學在挑選申請者時依賴的是評量的多元化,包括標準化測驗分數(SAT或ACT)、高中學業表現(GPA和修讀的課程內容)、論文、推薦信,或者額外提供足以證明申請者的特殊能力或經驗的任何證據。中國的高等教育則大都依靠唯一的標準化測驗成績,也就是高考的成績來選取學生。然而,改革後的大學入學制度則大幅度地增加資格評量的方式,包括:
1.除了採計數學、中文和英文的標準化測驗成績外,學生還可另外選擇3個科目的標準化測驗成績予以加總。這點和美國採計SAT或ACT的作法雷同。
2.高中學業成績的計算係採計各科期末標準化測驗的成績,每科成績均要納入計算,乃不同於高考只採計某幾科測驗成績的作法。這點和美國採計GAP的作法相似。
3.不同於美國參考論文及推薦信的作法,改革後的中國入學制度將"針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評量",亦即要評量學生的品德與人格特質,例如是否熱愛共產黨,是否具有愛國情操,是否擁有正確的意識形態,是否誠實及值得信任,是否善良及合群,是否有責任感,以及是否守法及守紀律,也要評量學生的學業表現、身心狀態、藝術才能與天分,以及人際互動與社區參與等。
多重選擇
中國的教改旨在提供學生和大學更多的選擇,和美國現行的大學入學制度極為相像:
1.科目的選擇:以往中國的大學入學制度是要求每位學生,按照各省的規定,以相同考試科目的考試成績做為大學入學與否的依據,但改革後的大學入學制度,除了必須採計數學、英語和中文的考試成績外,還可以在其他6或7個科目(端視各省規定)中自由選擇3科進行成績的加總。此點和美國申請大學入學者可選擇採計SAT II考試成績,或大學預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 AP courses)的制度非常相近。
2.學校的選擇:以往中國的制度是學生按照自願依序選填大學,首先由第一志願的學校來審核考試成績,如果沒有被第一志願學校接受,則改由第二志願的學校來審核,但改革後的中國將允許學生同時向多所學校提出申請,以及被多所學校同時錄取。這點也和美國的制度允許學生向多所大學提出入學申請的作法類似。
3.錄取方式的選擇:美國高等教育有多種不同的錄取作法,例如提早錄取制、先到先審制(rolling admissions)和定期錄取制。改革後的中國將給予大學更多的錄取方式,提供學生更多的選擇。
多種機會
美國的制度是允許學生隨時都可以SAT和ACT的成績提出申請,而且可多次申請。而中國以往的制度則是每年只有1次的入學機會,而且也只採計當次的考試成績,但改革後的中國,除了數學和中文維持只有1次的機會外,其他各科允許學生擁有兩次的機會,而且某些省分允許考試成績保留兩年。
擁有中國特色的美國化制度
雖然中國的高考改革似乎是追隨著美國的制度,但很清楚的是,在執行上仍舊反映出中國的現實面。例如,貪腐被列為首要的考量項目,此外,中國還必須建立一套機制,將篡改資料和主觀判斷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正因如此,改革後的制度並不採計高中成績,以防被人為炒作;沒有推薦信機制,以便盡可能的客觀,也可防止人為操作;也沒有採用論文審核,以免淪於主觀,而且也可杜絕造假。所以,考試仍舊是用來判斷學生能力的主要依據。
即使"針對學生素質所做的全面評量"看似主觀,但也精心設計了一套流程,以確保其客觀性和可驗證性。中國教育部所頒布的指引規範了以下幾個步驟:
1.可信的文件:教師引導學生將其參與的活動紀錄下來,並且蒐集可以提供支持的證據。
2.審查:每個學期結束時,學生在教師的協助下,選擇重要且具代表性的活動進行評量。如果彼等材料要做為大學入學申請,則學生必須在上面簽名。
3.公開展示和驗證:學生所選取的紀錄必須在諸如教室和學校網站等公開場合展示,以昭公信。教師則要進一步地審查與驗證彼等教材,並在其上簽名。
4.發展檔案資料:中國教育部要求各省務必發展出標準格式的檔案資料,並且要求教師提供"針對學生特質所做的客觀且正確的評語。"此外,學校也必須審查每一位學生的檔案資料。
教改的原因
這一次高考的改革乃是中國全面教改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培養創新的勞動人力,以因應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以及解決眾所皆知的重要議題。根據中國國務院的總結報告指出,以往高考制度所存在的根本問題包括:
1.對孩童全面性的發展具有負面的影響;
2.過度沉重的課業負擔;
3.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不佳;
4.中小學教育廣泛存在擇校現象;
5.積點制度充斥著作弊情事,且錄取機制時有發生違反政策和法規事件。
為了解決上述最後一項問題,新的高考政策已針對積點制度進行大幅度地重新設計,以發掘出特殊才能者,鼓勵某些正向社會行為,以及彌補社會不公。例如,改革後的大學入學制度將不再給予運動競賽或藝術比賽獲獎學生獎勵點數。
時間表
中國上海和浙江省從2014年開始,率先實施大學入學新制,這兩個地區的高中新生是新制的首批施行者。2017年,中國將全面落實新制。到了2020年,針對新制提出的建議將全面修正完畢,新制完全建立。
反應
對於新制度的來臨,中國內部的反應多半是正向的。許多人希望藉由這波的改革,真正將中國的教育改革得更好。但是,也有不少學校校長、教師和學生對這次巨大的變革感到焦慮、困惑與懷疑。根據媒體的引述,可能造成的問題包括如下幾項:
1.選擇帶來的負擔
新制給予學生和家長相當多的機會做選擇。然而,對於以往習慣於沒有或只有一點選擇權的人來說,做選擇反而可能會是一種可怕的經驗。根據"中國青年(China Youth)"的報導,上海某些家長甚至讓子女每個科目都去補習,結果課業壓力反而更加沉重。
2.對無差異的關切
在新制中,學生額外自選的3科均不以分數呈現,而是採等地制,亦即根據學生在這3科的所得分數,轉換成11個等第中的其中1個等第。等第與等第間的差距為3分。有些家長認為改採11個等第的作法不如以前採用分數的方式,因為等第制不如分數制易於突顯程度高和程度低學生的差異。他們認為等第制對於那些在選修科目表現佳,但必選科目表現差的學生不公平,因為必選科目仍採用分數制,而且每科分數最高可得150分。一名兒子在體育和化學表現優異的上海母親對此感到相當關切。她向"中國青年"表示,就算她的兒子所有自選科目的等第都得到A+,總分也只有比3科都得到A的學生高出9分,如此一來,仍舊會輸給那些在數學、中文和英文等必選科目表現優異的學生,因為那些學生最多可能拿到450分。也因此,該位母親想把兒子送去國外念書。
3.造成學校的混亂與動盪
學校校長和教師最關切的問題,莫過於在新制之下該如何組織課程和教學。大多數的中國學校從來就沒有提供選修課程讓學生自由選課。也因此,當新制實施後,勢必會造成以往體系的巨大改變。
4.對全面素質評量產生懷疑
毫不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當新制實施後,最令人關注的議題就是新加入的元素該如何達到客觀性、透明性和可行性。在過去,中國也曾推行過類似的措施,許多學校也曾採用過類似的作法,但結果並不理想。不過,過去的決策並未針對諸如大學入學這般和學生有著高利害關係的制度進行改革。在新制下,與學生的利害關係將比以往更高,因此許多人不禁懷疑,中國的學校是否真能在如此高風險的決策下,管理一個既可靠又有效的制度。
5.給予補教業新的機會
新的高考制度很有可能會打開一個全新的教育產業市場。目前,已經有很多補習公司開始為新高考制度創造和提供訓練計畫。家長將會為子女尋找一個得以因應考試新制的計畫;而有的家長則是會為子女尋找英語訓練計畫,好讓他們脫離這個新體制,改往海外讀書。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Yong Zhao為國際知名教育學者、作家及演講者,專精於全球教育方法及應用,目前任職於美國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擔任教育測量、政策和領導學系教授,發表學術文章百餘篇,以及出版20餘本書,包括2015年出版的"莫把人送去做機器做的事:導正科技融入教育的5個最大謬誤(Never Send a Human to Do a Machine's Job: Correcting Top 5 Ed Tech Mistakes)",2014年出版的"誰害怕大惡龍:為何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差)的教育體系(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Dragon: Why China Has the Best (and Wor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2012年出版的"世界級的學習者:教育創新與學生創業(World Class Learners: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以及2009年出版的"迎頭趕上或引領世界:在全球化時代的美國教育(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 American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此外,他尚有經營部落格: http://zhaolearning.com.。
(*本文獲原作者Zaho教授中文翻譯授權,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