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lam Bhusal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Myanmar Economist / 2015-05-20
原文網址: https://myanmareconomist.wordpress.com/2015/05/20/hungry-youth-myanmars-education-system/
重點摘譯:
2015年的9月26日,星期天,有30個緬甸年輕領袖在仰光的察殿酒店(Chatrium Hotel)齊聚一堂,參與由聯合國發展計畫(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聯合國志工(United Nations Volunteers )和聯合國人口基金(Nations Population Fund)共同籌畫的社會公益高峰會(Social Good Summit)。會議的重點在於教導與會青年已在第25屆聯合國會員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通過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相關事宜。
SDGs是聯合國以既存的千禧年發展計畫(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為基礎所訂定的最新目標,旨在2030年以前以行動終結極端貧困,確保高品質教育,對抗不平等及不公正,以及對抗氣候變遷。
年輕領袖們在會議中集思廣益,將高品質的教育視為最有助於緬甸社會的SDGs,這也是備受公民社會組織(CSOs)和非政府組織所重視的目標。為何高品質的教育會是當前緬甸教育體系最重要的議題呢?
緬甸的教育體系
目前,緬甸的教育體系是這樣的:每天花6個小時上學,然後每週額外花2至3小時上補習班。儘管學生求知若渴,但公立學校在提供學生現實生活必須的有用技能方面,仍舊是徹底的失敗。
學生到(校長開辦的)課後補習班上課時,老師會檢查他們在學校做的練習,並且利用大部分的時間協助他們做回家作業,然後為他們預測接下來的考試內容。
整個學校體系很少或根本沒有批判性思考的成分,完全就是個"鸚鵡式"的教育體系。老師要求孩子一字不差地將上課內容背誦及照抄下來。針對同一個問題,雖然孩子可能會找到不同的方式來加以回答,但這樣的方式在考試中往往會遭到挫敗,而使得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方法不被鼓勵。
其次,發問是不被鼓勵的。儘管世界上的許多教育體系鼓勵學生發問,以增進理解能力,但在緬甸,發問卻有著其他的含意。在緬甸,如果問老師問題,就表示你質疑老師的教學內容,也就意味著你不尊敬老師。所以,如果某個學生向老師發問,那麼通常不是被老師嚴厲地責罵,就是被老師批評提出的問題過於"愚蠢",而使得該名學生的自信心受損。
高等教育則面臨著其他的狀況。許多學生透過遠距教學的方式修課。遠距教學聽起來很有意思,而且對許多學生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因為要通過每年的考試,就得要參加10到20天的講課,以及去課後補習班上課。所以,如果學生參加遠距教學課程,就只需要在考試及參與10天的密集講課之前,繳交作業即可。或許有人會質疑,學生如何能夠完成這些作業呢?其實,學生都能各顯神通,那就是抄襲。誰會在乎?
有一位緬甸的雇主抱怨緬甸的教育體系很糟,想要找到學歷與實力相當的學生很難。還有一名學生則指出,因為大多數的學生都靠花錢以通過考試,所以人們對於學歷沒信心。即使真有學生想要發憤讀書,不同流合汙,也很難有動機去做,因為就算取得學歷,也不會被認同。
為何良好的教育體系對緬甸特別重要?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經濟停滯,孤立,以及高壓統治之後,緬甸缺少研究人員、分析人員和經濟學家,能夠協助國家建立良好的制度和基礎經濟政策,使其在正確的道路上發展。
在必須比其他人更優秀的信念驅使下,不少學生專攻醫學和工程領域。然而,對於緬甸的女性同胞來說,如果想在這個存在著差別待遇的教育體系裡,擠進醫學或工程學系的窄門,其大學入學考試的成績就必須要更亮眼。
今年,"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在開始運作之際,即呼籲要建立一個單一的市場及生產基地,不僅貨物、服務和投資可以在各締約國之間自由地流通,就連技術人員也可以在各國之間自由地往來。目前,技術人員在緬甸已成為稀有的"商品"。當各締約國的經濟發展到供過於求的時候,將會有大量的技術人員流入緬甸。屆時,緬甸的年輕人恐怕會面臨失業的危機。
良好的教育將能培養出良好的醫師,建立起良好的制度,以及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等。誠如本文開頭所說的SDGs,只要改善緬甸的教育,使其品質提升,許多目標就能自然而然地達成。
可能的解決辦法
在緬甸,許多公立學校的老師訓練不足,其中又以郊區為最。由於郊區師資缺乏的情形相當嚴重,使得許多人即使還沒完成高中教育,就自願去擔任社區學校的老師。但是,他們能夠協助改善的並不多。因此,我要強調的是,若要達到優質教育的目標,就必須要有優質的老師。更重要的是,必須要建立起符合資格的老師人才庫,以確保在緬甸各所學校任教的都是合格的老師。
要想擁有優質的教育是必須花錢的。在緬甸,公立學校老師的薪資依舊低於私立學校的老師。為了(讓公立學校)吸引更優質的師資,就必須將公私立教師的薪資差距縮小。除了提高(公立學校)老師的薪資外,針對某些老師在課堂上少教一點,好逼迫學生去補習的惡行也必須予以消除。
緬甸可以向其他的東協締約國學習。例如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越南,就把重點放在提升人民的常識,以及建立優質的人力資源。該國的教育體系著重最低標準(的達成),以及給予偏鄉地區特別的關注。這樣(的作法)是必要的。然而,就越南而言,教育的重要性乃拜經濟狀況改善之賜,因此,即使教育要花很多錢,但是當國家需要很多技術人員時,教育就成為個體得以脫離貧困的途徑。
在緬甸,仍有許多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究竟怎麼樣的教育才是值得我們的孩子花時間去學習的優質教育呢?"除非緬甸人能夠找到適合的答案,否則要讓緬甸的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很難的。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Neelam Bhusal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經濟學系,精通英語、緬甸語、北印度語和尼泊爾語,專長領域為公部門政策發展及各國公共政策,現任職於湄公河經濟研究中心(Mekong Economics)。
(*本文獲得原作者Bhusal中文翻譯授權,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