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
一、恩恩的問題
恩恩是個具有重度智能障礙的國小六年級男孩,雖然沒有口語能力,但聽得懂簡單的指令,也能夠從事諸如拿東西、提水桶等簡單的工作。由於恩恩四肢發展尚佳,態度良好,而且也即將升上國中,因此老師希望能夠教他一些複雜度較高的工作技能,而在「自我操作聽覺提示系統(self-operated auditory prompting system)」的協助下,恩恩確實可以主動完成擦桌子、打板擦等工作,效果相當不錯。
不過,當老師在教導恩恩拿水桶澆灑教室外面的花圃時,卻遇到了幾個嚴重的問題。原來澆灑花圃的工作步驟中,有一個步驟是要把水桶放在水龍頭的下方,但恩恩始終無法準確地將水桶擺放在正確的位置;其次是當水注入水桶後,恩恩不知道何時該把水龍頭關上。為此,老師在水龍頭下方的地板上,以及水桶內側分別以反光膠帶貼上明顯的記號,用以提醒恩恩,但是都無濟於事。
二、提出假設
經過連日的觀察與互動,並且與家長和老師討論的結果,我們發現恩恩對於照片、圖片等平面物品的反應並不理想,但對於實體物品的反應尚佳;在指令的接受上,恩恩對於聽覺提示的反應遠優於視覺提示;在手部動作的操作上,恩恩可以操作諸如串珠、按壓電燈開關等頗細微的工作。綜合上述結果,我們提出了兩個假設:
1.恩恩對於平面物品的反應不佳,地板上的反光貼紙對他來說,可能並沒有產生多大的提示效果,因此,若能將平面的貼紙改成實體的物品,或許就能產生較大的提示效果。
2.即使水桶內側貼有標記,但貼紙原本就不易引起恩恩的注意,加上水為無色液體,更提升判斷上的難度,因此,如果能將視覺提示改成聽覺提示,或許就能協助恩恩及時將水龍頭開關關掉。
三、提出策略
根據上述假設,我們研擬了兩個因應的策略:
1.提示物品的改換:將平面提示物改成實體提示物,亦即把水龍頭下方地板上的反光貼紙拿掉,改放一個和恩恩水桶尺寸相同但顏色不一的水桶(提式水桶),如此一來,恩恩只需要把水桶套在提式水桶上面,就可以準確地對準水龍頭的出水口。經過實際操作,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2.提示方式的改變:將視覺提示改成聽覺提示,亦即將水桶內側的反光貼紙去除,改換成會發出提示聲響的計時器,計時器的背面用魔鬼粘貼在水龍頭牆面上,高度符合恩恩手部半舉的位置,我們只要事先將時間設定好,讓恩恩按壓「開始」按鍵,等時間到鈴聲響起,恩恩就知道要把水龍頭開關關掉。
三、實施成效
經過提示物品的改換以及提示方式的改變後,每當進行澆花的任務時,我們就會看到恩恩自動掛起隨身聽,跟著指令逐一執行工作:啟動開關,接著將水桶放進目標水桶,開啟水龍頭,並順手按下計時器開關,等到鈴聲響起,就把水龍頭關上,然後提著水桶走到花圃進行澆灌的工作,最後再把水桶放回原處,回座位坐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