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
這些年來,臺灣無論是官方或在民間,均興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教改風潮。然而,如果我們願意停下腳步,稍微花一點時間仔細地觀察與思量,那麼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教育新作法或教育新思維,其實都只是換湯不換藥,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表面上似乎是新玩意兒,但骨子裡其實仍舊是舊思維。照此下去,結果依然是原地踏步,甚至是每況愈下。
為何會如此?
道理很簡單,因為許多談論教育改革以及實踐教育改革的人往往連臺灣教育的問題出在哪都語焉不詳,自然無法掌握住重點,更不可能構劃出理想的教育藍圖。
那麼臺灣教育的問題究竟在哪?
這也不難,因為國際學者早已清楚地指出,臺灣就如同許多東亞國家,乃至於世界上多數國家一樣,早已淪為GERM的忠實信徒,所以臺灣的教育無不充斥著遭到GERM感染後所呈現出來的病徵。
什麼是GERM?
GERM就是著名的芬蘭教育學者Pasi Sahlberg所指出,由信奉新自由主義的美國和英國於上個世紀在全球所掀起的全球教育改革運動(Global Education Reform Movement)。
GERM就如同她的英文原意"病菌",在世界各地到處肆虐,一旦被感染後,就會出現以下幾種病徵:強調競爭、選擇學校、頻繁地考試、績效責任與標準化測驗。
1.強調競爭
我們的主政者、教育工作者甚至是教改專家,不是成天灌輸國人要追求卓越,要提升競爭力嗎?不只要我們的孩子和其他同學競爭,要和其他學校競爭,更要和世界其他國家競爭,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的市場生存;臺灣的各個角落不也是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比賽嗎?小自幼兒園,大至各行各業似乎都有辦不完的比賽,臺灣人似乎必須靠著比賽,和別人競爭,才能突顯出自己是優秀的,是卓越的。然而,為數眾多的國際教育學者早已提出警告,若要在全球化的市場生存,就必須捨棄與人競爭的舊思維,而是要有能力和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種族及不同語言的人共同相處及攜手合作。
2.選擇學校
在許多受到GERM感染的國家,主政者會透過教育券的發放,讓家長有權利選擇讓子女就讀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或特許學校,搞得公立學校學生大量流失,最後被迫關門大吉,或被私人財團併購,轉型成私立學校。在臺灣則是有錢、有勢、有辦法的家長,會利用遷戶籍、寄戶口,甚至買房子等手段,想方設法讓子女就讀明星學校,甚或花大錢送子女去讀私立明星學校。於是,家長各顯神通,學校主事者也各出奇招,想盡辦法向上級挖錢,拉攏學生和家長,也因而造就出極度不公的教育現場。
3.頻繁地考試
頻繁地考試對於東亞各國來說早已司空見慣,對於臺灣的學子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即便許多教改專家推出了許多的教育新措施、教育新思維,到最後還是脫離不了升學考試,拚分數,比積分的框架。
4.績效責任與標準化測驗。
對臺灣人來說,只要一進到學校,就和考試脫離不了關係:小考、平時考、段考、聯考、指考、學測、證照考....各種標準化測驗不一而足,而在升學主義掛帥下,為了子女成龍成鳳,家長不惜向學校施加壓力,加上近年來教育當局又不斷強調績效與評鑑,使得學校不得不向教師施加壓力,最後導致許多教師不得不背棄教育理念,淪為"為考試而教"。
從上面的各項指標來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臺灣不只已受到GERM的感染,甚至成為GERM的忠實信徒,有意或無意地把GERM的徒子徒孫往世界各地散布。而從這幾十年來的教改過程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的主政者似乎根本就不知道要把我們的教育引導到什麼樣的方向去,而我們許多的民間教改者,似乎也像個無頭蒼蠅,只要別的國家有什麼好東西,就搬來用,有什麼好技巧,就大力推廣,卻不是全面性地考量,配套性地推行,結果就是亂改一通,甚至是愈改愈糟。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臺灣的教育能夠朝向理想的方向發展,那麼就必須擁有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觀念如何來?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到上述各項GERM的症狀其實就是臺灣教育長久揮之不去的問題所在,唯有如此,才能明確指出教改的方針與走向,將上述各項病症逐一除掉。其次,就是要跳脫既定的框架,不要讓自己繼續陷在GERM的泥沼當中,而是要拉升到國際的角度,逐一檢視一樁樁國際教改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並與臺灣的現狀相比對,如此才能脫離GERM的魔咒,避免再去走別人錯誤的道路,而能清楚地構畫出理想的教育藍圖,並依循正確的教育路線,而不至於有所偏誤。
誠如我在"跳脫既定框架 迎向光明未來"一文中所強調的,教育的本質一直都沒有變,唯有被GERM感染致使體質非常不好的國家才會一天到晚喊著要翻轉,一天到晚喊著要追求卓越。正因為教育的本質從來就沒變過,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翻轉,我們要的是拋棄錯誤的觀念,回歸教育的本質,依循教育的本質去盡力揮灑即可。如果不知道何謂教育的本質,理想的教育藍圖究竟為何,那麼建議您不妨去看看世界上那些沒有被GERM感染,且教育相當理想的國家,到底是怎麼做的,或許您就會明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