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美國人何以一再忽視芬蘭教育的成功?(下)

Anu Partanen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原文出處:  The Atlantic / 2011-12-29

原文網址: http://www.theatlantic.com/national/archive/2011/12/what-americans-keep-ignoring-about-finlands-school-success/250564/

重點摘譯:

早在幾十年前,當芬蘭的學校體系糟到急需改革時,他們設立了一個目標,也因為該目標的確立,才會有今日如此豐碩的成果,那個目標就是"永遠不要追求卓越,而是要追求公平。"

自1980年代以來,主導芬蘭教育政策的主要想法就是,每個孩子,無論其身家背景、家庭收入或居住位置,都應該擁有完全相同的學習機會。芬蘭人一直都認為,教育並非用以培育出明星學生,而應該是用以擺脫社會的不公平。

就芬蘭人的看法,這意味著,學校對孩童來說應該是個既健康又安全的環境。這是最起碼的要求。芬蘭學校提供所有學生免費的餐點,便於獲取醫療保健、心理輔導,以及提供學生個別化的指導。

事實上,芬蘭從來就沒有特別把追求卓越列為優先項目,所以當芬蘭學生在2001年的第一屆PISA獲得如此高的成就時,許多芬蘭人都認為一定是搞錯了。但隨後的PISA評量結果,證實了芬蘭正因為特別著眼於公平性的政策,而能獲得如此優異的成就。

然而,針對這一點,美國人似乎永遠置之不理,即使在歷經經融危機,以及"佔領華爾街運動(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將美國境內社會不公平的問題推到頂點的這一刻,橫亙在那些支付得起一個學生每年35000美元學費,抑或負擔得起好學區附近房價的家庭,以及剩下的99%的家庭中間的,是一條痛苦且顯而易見的深淵。

Sahlberg表示,任何國家都是不同的,如同許多美國人所說的,芬蘭是個小國,他的人口組成同質性甚於美國。但是Sahlberg認為美國人不能把國土大小和人口組成當成不能仿效芬蘭的理由。就2010年的資料顯示,人口組成上,相較於美國擁有12.7%的移民人口,芬蘭只有4.6%的移民。然而,芬蘭在過去10年以來的移民人口增加了兩倍,但政府並沒有因此而讓教育的品質打折。移民家庭往往聚居在同一區,使得某些學校的學生組成比其他學校更複雜,但是從PISA的結果可知,芬蘭學校間的差異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對於國土大小和人口組成對國家教育成就的影響,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Columbia University's Teachers College)的訪問學者Samuel Abrams提出了解釋,他指出,和芬蘭同屬於北歐國家的挪威國土面積也和芬蘭一樣很小,人口組成更同質,但是和芬蘭不同的是,挪威的教育較傾向於美國模式。結果如何呢?在PISA的表現平平。因此,Abrams認為,教育政策對於國家教育的影響程度遠比國土大小或種族組成還要重要。

的確,芬蘭的人口只有540萬,相當於美國許多州的人口,而且,美國大多數的教育是由州政府管理。而根據位於華盛頓的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的資料顯示,在2010年,美國有18個州的移民人口和芬蘭相當,甚至比芬蘭還少。

更重要的是,儘管芬蘭和美國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兩者的教育目標卻是相同的。當1970年代芬蘭的決策者決定進行教育改革時,他們說到做到,因為他們意識到,芬蘭不能總是依賴製造業或有限的天然資源,而是應該將投資放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上,唯有這麼做才能讓芬蘭具有競爭力。

如今,美國製造業的景氣下滑,美國教育政策的目標,如同Obama總統所說的,就是要採用相同的方法來維持美國的競爭力。芬蘭經驗讓我們知道,一個國家若要在這場新的經濟競賽中獲勝,那麼就不能只是讓部分國民做好準備,而是要讓全體國民都做好準備。如果只是擁有幾所世界首屈一指的學校,但卻有許多孩子落後了,那就不足以算是好。

這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嗎?

Sahlberg表示,他的書不是一本教導人如何去實現目標的書,而是一本帶給人希望的書。Sahlberg說,"當年美國總統Kennedy發願,要全力發展美國的科學和技術,預計在1960年代末把人類送上月球,結果許多人認為那是痴人說夢。...但他懷抱著夢想,就像幾年後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所發表的"我有一個夢想"一樣。那些夢想真的實現了。芬蘭的夢想是,不論孩子就讀的是哪一所學校,不論孩子來自於什麼樣的家庭,我們都能給他一個良好的公校教育,當初也有許多芬蘭人說那是癡人說夢。"

很顯然的,這些人都錯了。

要創造公平是可能的。對美國人來說,要從這點切入教育改革或許是個挑戰,但卻是更加重要的。芬蘭經驗讓我們知道,要達到卓越是可能的,但不是靠競爭,而是相互合作,不是靠選擇學校,而是公平的教育機會。

美國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不在於人口組成的多樣性,而是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公平,而這正是芬蘭教育改革所解決的問題。美國人想要更有競爭力,那麼,讓家家戶戶的社經地位更加平等可能才是他們需要的。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Anu Partanen為芬蘭籍駐紐約記者,為"The New York Times"和"The Atlantic"等報紙撰文,目前正籌畫出版一本分析美國該如何從北歐諸國的教育汲取經驗的書,經營有部落格ANU PARTANEN

(*本文獲原作者Anu Partanen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