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重視遊玩的芬蘭教育

Patrick Butler原作

Diane Ravitch引述

李明洋摘譯、改寫*

Diane Ravitch's Blog / 2016-09-24

原文網址: https://dianeravitch.net/2016/09/24/the-secret-of-finlands-amazing-success/

重點摘譯:

最近,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刊登了一篇名為"沒有文法學校,大量的玩:歐洲頂尖教育體系的秘密(No grammar schools, lots of play: the secrets of Europe’s top education system)"的文章。該文作者Patrick Butler在參觀過芬蘭的某所日托中心後指出,身為歐洲最成功的教育體系,芬蘭的秘密是由4個英文字母所拼組成的單字,那就是P-L-A-Y,玩。

茲將他的所見所聞,摘錄於下:

芬蘭早期教育的核心就是"晚一點"進行正規教育。Franzenia日托中心就像芬蘭的其他日托中心,教學的重點不是數學、閱讀或寫字,孩童在這裡接受非正式的教學,直到7歲才會入小學接受正規教育。日托中心主要教導孩童的是富有創造力的遊戲。英國的父母或許會被這樣的作法嚇壞了,而且還會大肆抨擊,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教育就是一場競賽。在芬蘭,人們都比較放鬆。該中心校長Tiina Marjoniemi表示:"我們認為孩子在7歲以前都還沒準備好要接受正規教育,...他們需要時間遊玩及從事肢體活動。這是個增進創造力的時期。"

的確,芬蘭早期教育的主要目標並沒有明確的正規"教育"的感覺,而在於促進每個孩童的健康與福祉。日托中心就是要協助他們發展出良好的社交習慣(social habits),例如學習如何和別人交朋友,尊重他人,以及適宜地自我打扮。由官方出版的指引也強調讓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豐富語言和相互溝通。此外,日托中心也很重視肢體活動,每天至少花90分鐘到戶外進行遊戲。芬蘭教育專家Pasi Sahlberg即指出:"芬蘭的幼兒園不會把重點放在為孩子的學業做準備,而是把確保孩子成為一個快樂且具有責任感的人擺在首位。"

然而,遊玩其實是個嚴肅的事情,至少對於教師來說是如此,因為他們必須教導孩子學習的重要技能。Franzenia日托中心共有44名照顧孩子的教職員,其中,16名是接受過3年完整專業培訓的幼兒園教師;另外28名是接受過兩年職業培訓的護士。教職員和孩子的比率是3歲以下1比4,3歲以上1比7。為孩子仔細設計的活動不只考慮到要讓孩子玩哪一種遊戲(包括讓孩子自由遊玩,以及在教師指導下遊玩),也要評估該讓孩子怎麼玩。教職員會持續評量孩子的發展情形。Marjoniemi指出:"我們不是只有讓孩子隨意去玩,而是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

英國研究者David Whitbread表示,精心建構的遊戲可以協助個體發展出諸如注意力、毅力、專注力和問題解決等能力。這些能力在個體4歲時的表現,用於預測其日後學業成就的強度乃勝過在學齡階段所做的預測。有證據顯示,高品質的早期遊戲本位學習不僅能豐富個體的教育發展,也可以讓缺少文化資產的社經背景不利孩童,藉由和家境較富裕的同儕遊玩,而提升其學業成就。Whitbread指出:"學前教育的品質愈好,則情緒、社交和學業的成果也會愈好。"

更重要的是,芬蘭早期照護的設計及資助都是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權享有高品質的早期教育服務。Franzenia日托中心和其他的日托中心一樣,招收的孩子中,有的來自於問題複雜的家庭。費用都由州政府資助,每個月的資助金額最高達290歐元(相當於250英鎊),一週照顧5天,共計40小時。低收入家庭則全額免費。芬蘭1歲至3歲的幼童,大約有40%安置在日托中心,3歲至5歲的幼童則約有75%安置在日托中心。至於6歲幼童選擇接受學前教育的比率則高達98%。早在1970年代,為了讓母親得以回到職場工作,因此才提出了這樣的設計,而日托中心也成為芬蘭人"終身學習及學習如何照顧幼童的場所。"

日托照顧並非促使芬蘭孩子擁有高學業成就的唯一因素。芬蘭教育的宗旨在於落實平等,這對於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福祉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因為芬蘭人認為自己是個小國,經不起不平等或隔離的教育體系或健康制度,而必須仰賴人民的創造力、聰明才智及團結合作,方能在全球經濟的市場上與他國競爭。芬蘭的教育之所以能持續在國際上名列前茅,乃是拜其國家實施全面性的社會安全和公共健康制度之賜,確保了該國在歐洲各國中擁有最低的貧困兒童比率,以及最高程度的社會福利水準。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教育學程教授Gunilla Holm表示,芬蘭的"目標是我們應該大家一起進步。"

正當英國的教育政策變得愈來愈狹隘,愈來愈受到中央政府的規範之際,芬蘭卻賦予教師和學生更多的權力,讓他們自行去設計和決定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教師擁有理想的薪資,接受5年制完整且良好的培訓,也備受家長的尊敬及政治人物的信任與敬重。在芬蘭,沒有設置像英國"教育標準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Ofsted)"這樣的單位,所以不會有督察學校和教師這樣的機制,而是由學校自我評量。教育政策和教學都非常地著重研究本位。

由於當局擔心芬蘭學校因自滿於過去PISA的卓越表現而導致近年來的成績退步,因此從今年開始,實施全國性的課程改革,增加了藝術和工藝的教學時數。以創造力為主要訴求。核心競爭力包括"學著去學習(learning-to learn)"、"多元能力(multiliteracy)"、"數學技能和創新能力"。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坦言,新課程的重點是"享受學習的樂趣"。


作者簡介

Patrick Butler為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編輯,專門負責社會、健康與教育政策的相關新聞。

Diane Ravitch為美國著名教育史學家、教育政策觀察員、教育分析與評論員,曾先後被柯林頓總統(Bill Clinton)和小布希總統(George H. W. Bush)延攬入閣,目前為紐約大學教授。Ravitch教授著作等身,包括"The Death and Life of the Great American School System: How Testing and Choice Are Undermining Education"、"Reign of Error: The Hoax of the Privat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Danger to America's Public Schools"、"Left Back: A Century of Battles over School Reform"、"The Language Police: How Pressure Groups Restrict What Students Learn"、"The American Reader: Words That Moved a Nation"、"The Great School Wars: A History of the New York City Public Schools"、"More Than a Score: The New Uprising Against High-Stakes Testing"等書,並經營有人氣部落格"Diane Ravitch's blog"。

(*本文取得Diane Ravitch教授中文授權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