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t Gardner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Japan Times / 2014-09-18
原文網址: http://www.japantimes.co.jp/opinion/2014/09/18/commentary/world-commentary/shaming-students-teachers-shows-little-class/#.VNlFaJX9nIU
重點摘譯:
日本文部科學省決議,將向社會大眾公布全國各區(學校的學生)考試成績,但可能因此對教育品質造成威脅。至少那是從洛杉磯(Los Angeles)的教訓所得到的啟示。
自從14年以前,加州(California)展開了績效責任運動後,該州公立學校就開始公布"學業表現指數(Academic Performance Index, API)"。該指數係將標準化考試的成績濃縮成一個單一數值,大抵相當於平均分數。
但是因為該指數並沒有將畢業率和出席率列入計算,也排除了自然科學、歷史、藝術和體育等科目,所以當加州政府引進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ndards)時,該指數就已經被擱置了好幾年。甚至,在更早之前,位居全美國第二大學區的洛杉磯統一學區(Los Angeles Unified School District)還企圖按照學生的考試成績將教師排名,並予以公布。
該學區解釋說,家長有權知道子女被分配給哪位教師。對此,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表示贊同,並向法院提起訴訟,希望在"加州公共紀錄法案(California Public Records Act)"下,執行此政策。
然而,由3名州上訴法院法官所組成的審案小組,在4月份的時候駁回了該項訴訟。根據法院的裁定,將教師姓名和學生考試成績綁在一起的政策,並無助於證明學區是否善盡職責。
如今,日本當局如果執意公布各所學校的考試成績,那麼不可避免地,要求公布教師姓名和考試成績的壓力將繼之而來,屆時,日本就可能會面臨和美國一樣的後果。
直覺上,雖然(將教師姓名和學生成績公布)的全面透明化措施似乎較好。但芬蘭,這個舉世皆知擁有最優質學校的國家,從來就不曾採用過這種方法。相反的,芬蘭每年都採取隨機的方式,抽取100所左右的學校進行標準化測驗。不管是測驗結果或教師姓名,從來就不會被公布於眾。
芬蘭當局非常嚴謹地將這些測驗結果用來診斷(教育現況)。芬蘭人對於將教師姓名和學生考試成績予以公布的作法,必定是震驚莫名。因為對於芬蘭這樣一個極度以學校和教師為豪的國家來說,這種作法實則是與所謂的教育專業相違背的。
如果日本沒有從洛杉磯的經驗汲取教訓,也不向芬蘭學習,那麼終將會引發另外一個(更大的)爭議,那就是眾所皆知的古典經濟困境,沉沒成本效應(sunk-cost effect)。亦即一旦某項成本高達數百萬的計畫已經啟動了,那麼即使結果如何地令人失望,也還是要繼續堅持下去。
目前,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訂定了大規模標準化測驗的政策,這些國家無不身陷於此類困境之中。由於彼等政策所牽涉的利害關係太大,而且也礙於聲譽問題,所以要想擺脫困境著實困難。
數據當然重要,但必須被正確的解讀,否則後果將更甚於懲罰。看來日本文部科學省的決議是不太可能會達到這樣的訴求的。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Walt Gardner曾在美國洛杉磯的Unified學區執教達28年,也曾擔任UCLA研究所的客座講師。目前為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和美國教育週刊(Education Week)專欄作家。
(*本文取得原作者Gardner授權同意中文翻譯,譯文內容由譯者全權負責,與該刊無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