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七歲神童賈嘉隱

李明洋

賈嘉隱是唐朝時候的人,由於他從小就很聰明,所以鄉人都把他視為天才,稱他「神童」。不久,這個消息傳到了朝中,於是賈嘉隱在七歲的時候就被朝廷召見。

當賈嘉隱在朝中的這段期間,有一天,太尉長孫無忌和司空李勣在庭院裡面閒談。突然,靠在樹上的李勣看見了賈嘉隱,於是他想要考一考這個小男孩,是不是真如人們所說的是個神童:「小朋友,你知道我靠的是什麼樹啊?」李勣不懷好意地問賈嘉隱。聽到李勣的問話,賈嘉隱看了一看,然後回答說:「是松樹」。李勣聽了以後,心裡冷笑了幾下,因為這是一株槐樹,於是他就對賈嘉隱說:「這明明是一棵槐樹嘛!你怎麼說它是松樹呢?」賈嘉隱不慌不忙地說:「請大人您想一想,以「公」(就是您)配上「木」(即樹),就成了「松」
啦!」聽到這樣的回答,李勣怔了一下,啞口無言。

這個時後,站在一旁的長孫無忌覺得很有趣,於是他也靠在樹上,然後問賈嘉隱說:「小朋友,那我靠的又是什麼樹啊?」「喔!您靠的是槐樹」,賈嘉隱說。「耶?小朋友,你怎麼亂改答案呢?」長孫無忌沒好氣地說,好像有被玩弄的感覺。賈嘉隱看了一下長孫無忌,理直氣壯地說:「大人,我並沒有亂改答案,因為這是「鬼」加上「木」啊!」

就在長孫無忌想不透賈嘉隱話中含意的同時,李勣一臉困惑得對長孫無忌說:「真奇怪!這個孩子長得那麼醜,為什麼卻這樣聰明呢?」聽了李勣的話,賈嘉隱馬上回他說:「有的人長得像胡人,都可以當上宰相了。我雖然長得醜,為什麼就不能聰明呢?」這下子,兩個大人都愣在原處,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原本朝中大臣李勣想要考一考賈嘉隱,看看他到底是不是浪得虛名,結果反而被賈嘉隱的回答難倒了。看到同僚吃了閉門羹的長孫無忌,一方面基於好玩的心態,另一方面也想試一試自己的身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想在李勣的面前贏得面子。想不到賈嘉隱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於是他也張大了嘴,愣在一旁。這時,李勣不甘心地想為難賈嘉隱,好扳回自己失去的顏面,於是當著賈嘉隱的面,對長孫無忌說出污衊賈嘉隱的話。結果呢?賈嘉隱再次讓李勣嚐到了惡果:原來李勣本身是個胡人,卻能夠在中原地區當上宰相,就好像長得醜的人卻也可以聰明是一樣的道理。

從這個短短的故事,我們可以發現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其一,朝中這兩個大臣位及宰相,卻也和七歲小孩爭長短,他們的心胸寬窄可以想見。其二、李勣在應答失利以後,竟然為了自己的顏面,出口重傷一個年僅七歲的小孩,其行為舉止十足卑劣。其三、受到南北朝胡風影響,唐朝外族尚且可為上欽,卻容不下一個僅只面容醜陋的人?

如果我們把上面所提的各點,套用在現今的社會裡,我們似乎可以發現幾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問:大人們是不是常常只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或是某種傳統上的「自尊」,而拿類似「小孩有耳無嘴」等說詞來限制我們的小孩盡情地發揮潛能、表達自我?其次,當兩個人互爭長短、爭執不下的同時,是不是非得要使對手顯現出受到傷害的樣子,才能顯出自己的勝利?最後,以面容的美、醜做為評斷人的依據古今皆然,問題是,存有這樣觀念的人其內心才真是醜的,然而這種人往往卻也是最受人歡迎的。

賈嘉隱和兩個大人的對話,十分值得我們深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