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從余澎杉事件看亞洲青年力(下)

James Buchananm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2015-07-31 / The Diplomat

原文網址: http://thediplomat.com/2015/07/asias-unruly-children/

重點摘譯:

很巧的是,香港最近也有個年輕人打破了社會的和諧。這個在香港可說是家喻戶曉的男孩子,名叫黃之鋒(Joshua Wong),個頭嬌小,戴著眼鏡。他在15歲的時候,籌組了一個名為"學民思潮(Scholarism)"的團體,抗議當局在中小學針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moral and national)"進行改革。他們在2012年發起了萬人大遊行,批評親北京的政府當局企圖透過課程改革將學生洗腦。

對此,(香港)政府的因應方式非常狡猾,亦即以非強迫性的方式,(由各校)自行採用新課程,同時也為(抗議)學生做足了面子,結果後來許多學校也都採行了新課綱。

之後,黃之鋒在被稱為"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的"2014年香港學界大罷課"運動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一場由學生主導的反改革倒退運動,要求香港當局落實全面普選,並且佔據了數個重要地區達數個月之久。這段期間,抗議者不時遭到警方以胡椒噴霧和催淚瓦斯對付。而且就像新加坡,黃之鋒和其他抗議學生面對的不只是當局,甚至是整個社會大眾的強大壓力。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所做的民調發現,和24歲以下的年輕族群相比,支持抗議活動的年長族群人數少之又少。到了晚上,許多學生穿越路障,返回家裡時,還要面對持反對立場的父母。有時,這種世代之間的摩擦還會演變成暴力事件,亦即抗議學生數度遭到了年紀在中年以上的族群攻擊。就在上個月,當黃之鋒和女友看完電影,走在回家的路上時,遭到了一位不明人士的攻擊而受傷。

然而,對泰國的學生而言,從事學運的危險性更高。在泰國,諸如尊敬當權者和崇尚孝道的儒家價值觀已被提升到近乎宗教狂熱的程度。某些人將高齡87歲的蒲美隆國王(King Bhumipol)奉為神祉般地看待,稱之為"父親",認為他既是國王,也是整個國家和宗教的核心。據此,所有的泰國人都要愛國王,否則就不是泰國人,並會遭到社會嚴厲的制裁。

在2010年的紅衫軍(Red Shirt)示威運動中,某位著名的演員在一場激情的演講中,把泰國比成了一個家,而國王就好比這個家的一家之主,他警告不愛這一家之主的人,立刻離開這個家。這種極度充斥保皇色彩的情緒是相當危險的,因為早在1976年發生的一場學運,就是因為示威的學生被誤認為反對君主制度,結果警察和右翼分子就衝進了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的校園內,殺害了100多名學生,並且毀壞受害學生的屍體。

泰國的這種極端保皇主義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的陸軍元帥沙立·他那叻(Sarit Thanarat)。沙立是堅定的保皇派人士,而他那極富傳統主義和高度集權統治的風格則被泰國學者Thak Chaloemtiarana稱為"暴虐的家長作風(despotic paternalism)"。如今,這種風格的治理模式,很不幸地在泰國國內重現江湖。2014年,新一代的獨裁者帕拉育·詹歐查(Prayut Chan-o-cha),如同當年的沙立,奪取了泰國政權。帕拉育也是堅定的保皇派人士,在2010年的紅衫軍運動中,他調動軍隊對付示威者,造成了96個人死亡。

一般咸信,帕拉育等人必須有效壓制2006年因軍事政變被趕下台的前首相塔克辛·欽那瓦(Thaksin Shinawatra)的政治勢力,將其團隊組織予以瓦解,並且削弱民選參政者的地位。帕拉育在皇室完成接班任務之前,可能會緊握權力不放,俾便王權能順利延續到下一個王朝。這就正是目前泰國年輕一代的政治活動者所面對的政治與文化環境。

如同香港的黃之峰,泰國的中學生Netiwit Junrasal也起身抵抗(威權),他反對學校裡的許多規定,例如規定學生的髮型,以及在教師節必須向教師行跪拜禮。於此同時,就讀法政大學(Thammasart University)的Aum Neko則以大尺度的海報內容譴責校方透過校服進行思想箝制,因而引起了轟動。這兩名學生的作法均是在凸顯出一個重要的議題,那就是(泰國的)教育體系似乎往往是要控制人民,而不是要教育人民。然而,他們倆人卻也都遭受到社會上部分保守份子的強烈反彈。後來,Aum被人控告其言論冒犯了泰國君主,迫使其逃往法國,最後獲得法國政府的政治庇護。

參與紅衫軍運動(Red Shirt movement)的群眾大多數都支持塔克辛政權,自從軍事鎮壓後就沉寂無聲,對他們來說,目前的氛圍實在是太危險了。然而,有一小撮學生勇敢地站了出來。其中,有一群來自曼谷,被稱為泰國學生民主總部(Thai Student Center for Democracy)的學生,在過去幾年發起了零星的抗議活動。此外,來自東北部城市坤敬(Khon Kaen),一個被稱為道丁(Dao Din)的團體則是呼籲當局恢復民主制度。今年5月份,這兩個團體齊集曼谷,在首次為軍事政變舉行的紀念會上對當局發起激烈的抗議活動。結果有14個示威者被軍方逮捕,雖然後來被釋放,卻仍須面臨訴訟案件。

上面所述幾位年輕人,都在主流意識型態強加在他們所接收的資訊時,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正當世界各國領袖讚譽李光耀一手將新加坡打造成現代化的國家時,余澎杉挺身撲倒在歷史的巨輪之下,提醒世人這位新加坡國父不為人知及不可告人的面向。如今,香港的青年接續做著當年天安門事件揭竿者的工作,艱苦地和北京當局及其背後支持者周旋了4個多月,讓世人對其素養和成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泰國,即使幾十年來反對人士遭到了極度專制的政體恐嚇,但仍有少數學生為了爭取民主挺身而出。

儘管受到文化的限制,年輕人總會試著導正上一代所形成的錯誤社會觀點。這似乎就像是一個生命的週期,或許就像演化的過程一般,終究沒有哪個體制或政權是可以壓制得住的。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James Buchanan為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亞洲暨國際研究學系講師和博士候選人。

(*本文獲The Diplomat中文授權,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