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美國教育秘書長對亞特蘭大作弊醜聞的真正想法

Yong Zhao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Yong Zhao / 2011-07-14

原文網址: http://zhaolearning.com/2011/07/14/ditch-testing-lessons-from-the-cheating-scandal-in-atlanta-part-1/

重點摘譯:

上週,喬治亞州(Georgia)的調查單位證實,亞特蘭大公立學校學區(Atlanta Public Schools, APS)爆發了大規模作弊事件。該學區44所中小學的178名教育人員被指控,在"沒有一個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所規定的州立標準化測驗中涉嫌作弊。

這不是第一宗,也不會是最後一宗標誌著公立學校腐敗的案例。最近,費城(Philadelphia)也有幾件調查案正在進行。雖然這些教育人員備受各界責難,但我們必須瞭解,造成作弊的根源其實並非這些作弊者,而是那些不合理的政策,將不切實際的期望(加諸在教師和學生身上),以及盲目崇尚於將考試分數視為教育品質的指標。這宗醜聞對於那些執意以考試驅策教育做為教改政策的人來說,無疑是一記警鐘,告誡那些人該把學校實施高利害關係考試的政策給廢了。

過去幾十年,學校教育不僅沒有因為高利害關係考試的實施而獲得改善,反而是受到了破壞,代價實在是太高了。然而,那些擁護考試制度的人卻無動於衷,非但不在政策面上改善,反而認為只需在防弊等技術面上做修正即可減少問題,降低作弊的可能性。

那麼,美國的教育秘書長Arne Duncam對於發生在亞特蘭大的這宗醜聞,有何感受呢?

上週,當亞特蘭大公立學校學區的作弊醜聞消息曝光後,他以"stunned"這個字來形容他的感受。由於英語是我的第二語言,為了避免誤解教育秘書長對於美國教育史上最大醜聞案的感受,我查閱了字典,發現"stunned"這個字有3個意思:

1.因為遭到當頭棒喝或摔倒,而使得個人的意識或力量被剝奪;

2.感到吃驚、驚訝、驚奇;

3.感到震驚、不知所措。

所以,美國的教育秘書長Duncan對於亞特蘭大作弊醜聞的真正感受是什麼呢?

1.他感到意識或力量被剝奪;

2.他感到吃驚、驚訝或驚奇;

3.他感到震驚,不知所措;

4.以上皆是。

對於這個題目,以我在中國所接受的高超考試作答技巧,我會把先第2和第3個選項刪除,因為兩個選項都隱含了"驚訝(surprise)"這個成分,意思就是他因為發現學校爆發了這麼大的作弊醜聞而感到驚訝。這不可能是真的,或者說我不相信這是真的,因為身為教育秘書長,Duncan先生必定看過包括波士頓(Boston)、巴爾迪摩(Baltimore)、休士頓(Houston)、洛杉磯(Los Angeles)、費城(Philadelphia)、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以及他曾擔任過教育督察長的芝加哥(Chicago)等許多地區的公校,因為被懷疑或已證據確鑿有作弊情事而做的調查報告。他也必定看過"今日美國(USA Today)"的一篇報導指出,針對華盛頓特區和亞利桑那州(Arizona)、加利福亞州(California)、科羅拉多州(Colorado)、佛羅里達州(Florida)、密西根州( Michigan)和俄亥俄州(Ohio)等6個州可能涉及作弊事件所做的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地區的公立學校當中,有高達1610個考試成績出現異常,其中還有某個學校整個5年級的考試成績誇大不實。

他也必定讀過Sharon Nichols和David Berliner所寫的"附加損害:高利害關係考試如何破壞美國學校(Collateral Damage: How High-Stakes Testing Corrupts America’s Schools)"。該書列舉出大量的例證,說明學生、教師和政府州教育官員為了應付高利害關係考試,而用盡各種方式在學校作弊。他也應該知道由著名社會學者Donald T. Campbell所提出的"坎貝爾法則(Campbell’s Law)",亦即"愈是使用量化的社會指標來做為社會決策的依據,就愈容易屈服於腐敗的壓力,也就愈容易扭曲和破壞原本該指標意欲監控的社會進程(The more any quantitative social indicator is used for social decision-making, the more subject it will be to corruption pressures and the more apt it will be to distort and corrupt the social processes it was intended to monitor)。"

此外,在這宗醜聞曝光之前,Duncan還給各州負責學校業務的首席官員寄了封信,提醒他們資料完整性的重要性,以及提醒他們"即使是極少數人考試違規,以及考試的行政程序發生弊端,都可能會讓人對您在學校改革所付出的努力產生懷疑,更可能對貴單位過去十年苦心經營所建立起來的績效責任制度造成傷害。"

因此,Duncan先生既不能,也應該不會感到驚訝才對。

所以,我想第1個選項才是正確答案。原因是從他接受訪問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他確實呈現出"他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樣子。剛開始,他說這宗醜聞只是個特例,後來他又說這是系統性的問題。剛開始,他說只要把考試安全機制做得更好,就可以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後來他又說這是個比較難解決的文化議題。他不僅對於公立學校作弊的許多調查報告予以漠視,甚至還堅稱考試是用以評估教育的好方法。很顯然,他的意識已經被剝奪了(他已經失去意識了)。

又或者第4個選項"以上皆是"才是正確答案。Duncan先生可能或可能選擇讓自己對以考試主導教改政策所造成的貽害,對藉由考試來改善教育的作法是無效的研究結果,以及對造成學生成就差距的背後真正原因等當前美國教育的真相一無所知,所以才會感到驚訝。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我誠心希望亞特蘭大公立學校學區的作弊事件能有助於讓他瞭解到,他如此鍾情的高利害關係考試不僅無法改善教育,甚至還會對教育造成更大的傷害。

但不幸的是,這樣的結果似乎不會發生,因為在這宗醜聞爆發後,Duncan秘書長完全沒有表現出一絲絲的反省,而且只要有人認為這宗作弊案是因為高利害關係考試導致(教育工作者感到)過大的壓力所致,他就會予以駁斥,並且表示,"我們有(提供各州)淺顯易懂且價格不貴的安全措施,讓他們去確認資料是完整無缺的。不妨看看我們的指引。亞特蘭大有這麼做嗎?他們昨天就應該做了,他們今天也應該這麼做。這是很簡單的。要改善技術是很容易的。"

事實上,我有去過美國教育部的網站上找尋Duncan先生所說的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搜尋,我找到了一份名為"標準和評量同儕審閱指引:符合2001年NCLB法案要求的資料和範例(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 Peer Review Guidance: Information and Examples for Mee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的資料,而該份資料則是呈現在2011年6月27日發布的一份名叫"重點指引文件(Significant Guidance Documents)"的內容當中。除此之外,我完全找不到其他有關評量安全性的指引。這份77頁的文件,目的就是要"提供各州政府資料,以遵從根據1965年"中小學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及其修訂版和施行細則所建立的州立評量系統。"該份文件雖有提到"考試安全措施",但也只是要求各州政府要發展該措施。我完全找不到如同Duncan先生所說的"淺顯易懂且價格不貴的安全措施"。還是我找錯地方了。

教育秘書長想做的是盡量把問題壓下來,以及把政策上和文化上的問題導向技術層面,因為就他的認知,要解決技術上的問題是簡單且便宜的。然而,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Yong Zhao為國際知名教育學者、作家及演講者,專精於全球教育方法及應用,目前任職於美國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擔任教育測量、政策和領導學系教授,發表學術文章百餘篇,以及出版20餘本書,包括2014年出版的"誰害怕大惡龍:為何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差)的教育體系(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Dragon: Why China Has the Best (and Wor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2012年出版的"世界級的學習者:教育創新與學生創業(World Class Learners: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以及2009年出版的"迎頭趕上或引領世界:在全球化時代的美國教育(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 American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此外,他尚有經營部落格: http://zhaolearning.com.。

(*本文獲原作者Zaho教授中文翻譯授權,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