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國內特教期刊文獻足夠嗎?

李明洋

一、國內特教期刊文獻足夠應付實務工作所需嗎?

不久前,筆者為文建議國內特教教師在教學上若遇到困難,除了就教於各方先進前輩,以及與同事討論外,最好亦能養成查閱國外文獻期刊的能力與習慣(相關論述請見"養成查找及閱讀外文資料的能力與習慣 "一文)。不過,也許有人認為,國內特教期刊的文獻資料就已經足夠應付實務工作所需了,根本就不必查閱國外文獻!然而,筆者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分析如下各點:

二、國內特教研究數量少得可憐

首先,我們先就國內特教相關期刊發表數量的情形做個瞭解,如圖1所呈現的資料是2002年至2011年這10年間,國內特教學報型期刊和國外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簡稱JIDR)的文獻出版數量:

圖1 國內各學報型期刊與JIDR每年文獻出版數量

由圖1所呈現的資料可知,這10年間,特殊教育研究學刊、特殊教育學報、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身心障礙研究,以及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等國內特教相關期刊,每一年的研究出版數量,均低於40篇,但反觀JIDR的研究出版數量,幾乎每年的文獻均超過50篇,2005年至今甚至都維持在90篇至100篇上下;即使將國內這5份期刊每年的研究出版量加總起來,除了2004年稍高於JIDR外,其餘各年度均大幅少於JIDR的研究出版數量。此外,從每年出版總量可知,國內特教文獻的數量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而JIDR則呈現上升的態勢。國內期刊的文獻總量尚不及國外1本期刊的數量,又遑論國外眾多特教相關期刊的文獻總量!兩相比較,國內特教期刊文獻的數量實在是相形見絀。

二、國內特教期刊門戶之見頗深

國內期刊的文獻出版數量為何如此不堪?除了少數學術中人確實不思振作,以及惡質審委胡亂刪稿(相觀論述可參閱"特教研究都到哪去了?"一文)外,各期刊間的門戶之見可能也是導致國內特教文獻刊登量不足的幫兇!此一現象,我們可從國內名列TSSCI的特教期刊,其內稿率[註1]的情形得到印證(請見圖2):

圖2 國內特教TSSCI期刊各年內稿率

如圖2所呈現的資料可知,在2002年至2011年這10年間,甲刊的內稿率除了2009年和2011年稍降外,大致都接進六成左右,平均內稿率是五成八;乙刊在2007年以前的內稿率有偏高現象,大約介於四成到八成左右,但在2007年後有逐年下降趨勢,大致維持在一至二成間,10年間的內稿平均率約為四成。由此可知,甲、乙兩刊的內稿率約介於四成至將近六成間,顯然有偏高的現象。彼等刊物選用"自己人"的比率偏高,也就是說,同時會有相當大量的外校研究被屏除在外,此點從彼等刊物逐年激增的退稿率即可得證(相關論述請見"特教研究都到哪去了?"一文),國內特教期刊間門戶現象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三、國內特教研究做給誰看?

由於國內特教期刊門戶之見甚深,外校被退稿率激增,加上近年國內大學評鑑如火如荼地展開,大學校院的主事者為了不讓學校步上併校或裁撤的命運,無不卯足全力,鞭策校內師生拼SSCI、SCI的產量,也因此逼迫特教研究往國外發展,此現象可由圖3所呈現的資料看出端倪:

圖3 國內研究者投稿國內外特教相關期刊研究數量


圖3是針對國內特教相關領域研究者,在2002年至2011年這10年間,投稿國內5份學報型特教期刊,以及國外特教相關期刊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簡稱DRR)的研究數量。由圖可知,在2006年以前,國內特教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投稿RDD的研究數量,每年均抱蛋,遠遠不及國內任何一份學報,但奇怪的是,自從2006年以後,國內投稿RDD的研究數量就逐年增加,到了2009年後,不僅一舉超越國內任何一份學報,甚至直線上升,逐年締造佳績。巧的是,2006年正好是國內高等教育進行大學評鑑的頭一年[1]。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國內近幾年教育部及大專校院主事者屢屢強調教師投稿國外權威期刊的數量,加上國內特教期刊門戶之見頗深,致使國內特教領域研究者乾脆捨棄投稿國內特教期刊,而改投到國外,結果導致國內特教期刊的產量逐年萎縮。但令人納悶的是,這些研究者到底做研究的目的是什麼?這些研究到底是要做給誰看呢?以及誰又會去看那些投稿到國外的研究呢?值得我們去深思。

四、國內特教研究對實務現場鮮少貢獻

正因國內特教期刊盡刪外稿的惡質文化,加上大專校院競相爭逐SCI、SSCI的產量,致使許多特教研究者放棄針對國內的特教議題進行研究,盡將研究投到國外期刊。於此,筆者以圖4做說明:


圖4 國內外特教期刊相關議題之文獻數量

由圖4所呈現的資料可知,國外特教相關領域的期刊,在"如廁"、"促進溝通訓練"和"工作提示"等議題的文獻數量均十分可觀,反觀國內特教相關領域的期刊,有關"如廁"和"工作提示"的文獻,數量均少得可憐,至於近幾年十分火紅的"促盡溝通訓練"議題,居然連一篇文獻也沒有!!由此可見,國內特教期刊不僅是深度(數量)不夠,甚至連廣度(探討議題的範圍)也嚴重不足,對於實務現場來說,幫助十分有限,實在值得國人深自警覺。

五、國內特教期刊文獻真的足夠嗎?

當咱們國家的主政者及大專校院的主事者念茲在茲地追求卓越,片刻不忘地督促大學校院的研究者投稿至國外,創造出傲人的辦學績效,以期打開國際能見度時,事實上卻是無謂地在自我內耗,在摧殘原本已然脆弱不堪的國內特教學術環境,使得國內特教期刊的研究數量愈來愈少,實在令人痛心!

由於部分國內特教學者偏狹的學術觀,扼殺了許多優秀的特教研究,加上主政者短視近利的政策決斷,致使國內特教研究不僅數量有限、範圍狹隘,而且還逐年萎縮中。特教研究者之所以做研究,不再是為了國家社會及人民的福利著想,不再是為了提供國內相關領域實用的資訊,以便解決國內特教相關的問題,而只是為了在飯碗爭奪戰中取得優勢,只是為了爭取自己升遷的機會,只是為了要應付評鑑,以及愛慕虛榮而已!

總上所述,國內特教期刊所提供的文獻資料足不足夠,各位覺得呢?

註釋

[1]本文所指之內稿率係以當年度該刊物之承辦單位相關人員之投稿數量除以總投稿數量之比率;相關人員包括承辦該刊刊物特教中心之人員、該校特教系之教師、學生、職員,以及畢業之學生或離職之教師。

參考資料

[1]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網址: http://www.heeact.edu.tw/lp.asp?ctNode=398&CtUnit=151&BaseDSD=7&mp=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