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傲慢與卸責的教育官僚作風

李明洋

一、群起撻伐的教育政策

日前台北市政府宣布,有鑑於中小學生近視、齲齒和肥胖的比率過高,因此在"中小學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中將根據國中小學生的視力、牙齒和體重情況納入各校校長考核:若該三項情況良好,給予校長及承辦人員嘉獎,並列入校長治校績效;反之則將該校列入高度關懷名單,加強輔導,預計102學年度公布首波評比結果[1]-[3](各項評比標準請見表1 )。

表1 北市府教育局中小學生視力、牙齒、體重三項健康評比標準一覽







不料,此番政策甫一提出,即遭各校校長及家長團體反彈。對此,教育局長丁亞雯出面解釋:

1.教育局雖將該計畫納入校長考核,但只有獎勵和輔導,沒有懲罰或扣分;

2教育局之後每年會針對學童狀況再做修訂;

3.教育局會開設校護的研習課程,指導校護如何正確量測學童視力,降低視力不良率的誤差。

即使如此,仍難平眾怒,有人認為北市教育局干涉太多;有人指出,許多部分應該是由家庭負責,而非一味推給學校;有人則擔心此政策將加速校長退休潮;有人則表示,政府應多投入資源改善教學環境或照明設施...等[1]-[3]。

除了各界對北市教育局提出的諸項質疑與批評外,筆者認為,此事件正足以突顯我國長期以來教育主管單位的官僚作風,那就是"傲慢"與"卸責"。

二、傲慢的教育官僚作風

我國的官僚給人民的印象向來就是喜歡擺個高傲的姿態,所謂"官大學問大",若不擺個高傲的姿態,怎能突顯出自己地位的崇高呢?同樣地,咱們的教育主管單位多半也是如此,屢屢在制訂與推行政策時,總喜歡以"上級"命令"下級"的方式運作,而非以整體運作的思維來考量,所以根本不會採取集思廣益的方法來制訂,也就更不可能會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來執行了。所以,每次在檢討一項窒礙難行甚至決策錯誤的政策或業務時,"缺乏配套"總是榜上有名,就是這個原因。

就拿幾年前推行於小學的建構式數學來說,猶記得筆者還在大學接受教育時,正逢建構式數學正式上路的籌備階段,而擔任筆者數學科教材教法的授課教授乃該計畫的籌備委員之一,所以言必稱建構式數學,彷彿建構式數學是萬善之首,只要任何措施與該教學法有所牴觸就是萬惡之藪。結果幾年之後證實,這套教學法並不適用於臺灣。誰知這位前籌備委員竟也當眾批判建構式數學的缺點,這些處身"上級"的委員尚能為自己的錯誤辯駁,但他有否想過,有多少臺灣的小學生就是被他們這群既傲慢又卸責的專家學者所殘害,至今甚且無法挽回呢?

我們再拿現今國內教育界最夯的議題"教育評鑑"來說,每當各校接受教育當局評鑑時,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總是會有那麼幾個自恃甚高的評鑑委員,把評鑑當成批鬥大會,非得把受評者給比下去不可似的,所以對著受評者頤指氣使的,一付自以為了不起的態勢,如此似乎才能突顯自己的偉大,彷彿受評者就是低下的、不如他的。但令人納悶的是,這些委員當中,有些教授學者根本就缺少教育實務經驗,所以很多意見根本就是天馬行空,而批評的事項也多是空穴來風;而有些委員本身也是教師,只是被徵召擔任評鑑委員,但竟也與該等教授一鼻子孔出氣地亂批一通。

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些委員得以如此傲慢?其實,這樣的行徑充其量不過是一種"狐假虎威"、"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心態在作祟罷了!

由於教育官僚長久以來就是傲慢自大的象徵,所以許多學者專家也好,第一線的實務工作者也好,當被教育當局徵召為政策制訂委員或評鑑委員時,若無自我克制與反省的話,自然而然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傲慢自大的使者,代表"上級"號令"下級"執行任務,或代表"上級"去巡視"下級",任務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傾聽基層的心聲,不是要解決基層的問題,也不是要讓基層和中央之間的運作更順遂,更不是要依此結果做為往後施政的參考,而只是要讓"下級"知道"上級"的厲害,讓他們知道老大是誰。

所以由此而觀台北市教育局的作為,即使教育局長一再強調只有獎勵和輔導,也沒有懲罰或扣分,但仍反映出一個高高在上,欲以"上級"行政命令迫使"下級"就範的典型官僚作風。

三、卸責的教育官僚作風

由於教育主管單位長久以來總是擺著高傲的姿態,將"基層"教育單位視為呼來喚去的"下級"單位,所以許多業務都一股腦地丟給基層的教育單位去處理,殊不知許多政策與業務的推行都應該採取團隊合作的模式,集思廣益,互相扶持,方能順利推展;也正因如此,使得原本許多立意良善的業務和政策,到後來都落個"配套不足"和"決策錯誤"的罵名,最後犧牲的終究還是每位國民的權利與福利。

即以北市府欲將中小學生的視力、牙齒和體重情形列入考評一事來說,原本立意是好的,學生的近視、齲齒和肥胖的情況嚴重是眾所皆知的事,所以降低學生近視、齲齒和肥胖的比率當然是件好事,有誰會反對呢?然而教育當局做事向來傲慢,這次也想比照以往的作法,要求各校校長就範,但問題就出在這項政策並非只有"學校教育"而已,尚牽涉到"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乃至於"衛生教育"等層面,是一項跨專業團隊的業務,絕非僅靠學校教育即可順利完成,但台北市政府本身不兼負起領頭羊的角色,負責統籌各部門(例如衛生局、教育局、社會局),進行規劃與研發教材的職責,卻僅負責"開設校護的研習課程,指導校護如何正確量測學童視力,降低視力不良率的誤差"等督察各校執行成效的業務,而把真正重頭戲的籌畫、執行等業務都丟給中小學校,即便中小學校的校長埋單,結局也終將失敗!

筆者相信,時下多數民眾對於視力保健、牙齒保健和體重控制等議題過於輕忽,認為那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就是保持室內光線充足,保持看書、看電視的距離,就可以預防近視;飯前飯後勤刷牙,少吃甜食就可以預防齲齒;飲食均衡,不暴飲暴食就可以避免肥胖或過輕...。但真的這麼簡單嗎?如果真的這麼簡單,何以中小學生的近視、齲齒和肥胖問題會被北市政府拿來檢討,還特地納入校長考評?所以問題絕對不是只有這麼簡單。

筆者就拿同為保健推廣工作的聽力保健來做說明吧[4]-[7]!

相信許多民眾聽到"聽力保健"這四個字,多半也會認為那沒甚麼大不了的,不過是避免接觸過高的噪音就好了嘛!但試問:什麼樣的聲音叫做噪音?多大的音量會傷害聽力?噪音如何監控?又為什麼經常接觸噪音會傷害聽力?以及聽力受到傷害會如何?這些問題恐怕多數的民眾並不知情。再者,如果聽力保健真的沒甚麼大不了的,那麼為什麼國內仍有層出不窮的噪音公害問題?為何一些充斥噪音的民俗藝陣仍日益興盛?而又為何仍有為數眾多的勞工在從事噪音性質的工作時,未戴任何噪音防護用具?又為何有那麼多的年輕人終日戴著耳機聆聽音量大到足以讓隔壁的人聽到聲音的搖滾音樂?以及為何有成千上萬的追星族甘冒聽力受損之險,而老愛參加音量破百的演唱會而樂此不疲呢?

事實上,年輕學子何以近視、齲齒和肥胖比率過高?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民眾對於彼等議題的嚴重性過於輕忽,加上國內缺乏針對彼等保健業務設計專業的推廣計畫(如視力保健計畫、牙齒健康保健計畫、體重控制計畫),並研發出適合各年齡層的保健教材與資源,使得整個保健工作的推廣淪為紙上談兵。就拿上述所舉的聽力保健教育計畫來說好了,一個完整的聽力保健教育計畫乃須從知識、態度與行為等層面著手:

1.知識層面:包含聽力學、耳朵生理與預防措施的認知,唯有讓民眾透過知識層面的學習(例如觀看健康的聽覺毛細胞和受損的聽覺毛細胞;或者讓其聆聽模擬聽損者的聽覺接收情形,讓其感受聽損的後果),使其瞭解聽覺毛細胞的重要性,以及當其受到損害的不可逆性,才能讓民眾深刻體會噪音的危險以及聽力的重要性;

2.態度層面:除了透過知識層面的教導,讓民眾感同身受聽力受損的嚴重性及保健聽力的重要外,進一步建立起民眾正確的聽力保健態度,乃是攸關日後能否落實於行為上的關鍵要素,而正確的聽力保健觀念乃包含對於採取防範噪音的正確態度、對於噪音傷害聽力的正確態度,以及瞭解耳朵相關訊息的正確態度等內容。

3.行為層面:當民眾具有正確的聽力保健知識,以及正確的聽力保健態度後,才能保證聽力保健行為的落實,而聽力保健行為尚可分為保護自己的聽力,以及保護他人的聽力。

而從上述三層面所能規劃與設計的教材就可包含操作實務(例如耳朵拼圖、模型、掛圖、照片、噪聲計、耳、耳罩等)、書面資料(例如教科書、專業書籍、摺頁單張、推廣手冊、教學手冊、記錄表格等),以及影音資料(例如影片、CD、錄音帶、互動遊戲光碟、博物館、宣導網站等)。除此之外,有關當局還可透過工作坊的方式,教導各校或各單位推廣者或工作人員相關知能,或者由政府單位組成一個專業宣導團隊,巡迴各校或各單位進行宣導等。而上述各項材料則可統籌成一組有系統的教學資源,例如將操作實務、書面資料和影音資料放在可攜式的箱子裡,提供給各校及各單位的推廣者使用,或者讓宣導單位巡迴各校及各單位推廣,同時配合博物館和網站的推行,讓學生和民眾均可利用假日或平日蒞臨參觀,親自體驗,如此才可能讓整個保健工作的推展有其"實用性",而不致於流於空談。

相同的,無論是視力保健、牙齒健康保養,或是體重控制等推廣工作,相信也需要類似的跨專業和領域的通力合作,共同研擬實用可行的計畫,並研發出適合的教材與教具,提供各級單位使用或由專責單位巡迴各校推廣,如此方有可能達成。否則縱使中小學校長、老師及校護有通天的本領,又能發展出多完善的保健推廣計畫呢?我們不妨看看時下許多中小學所發展的視力保健教育計畫,多半僅將焦點擺在充實室內燈光的照明,以及要求學生到教室外做望遠凝視,然後配合週會做幾十分鐘的宣導,以及進行有獎徵答活動,或辦理海報、書法、作文及合唱比賽等,但這樣搞就是視力保健教育計畫嗎?這樣做就真的有成效嗎?如果真有成效,為何學生近視比率不減反增?然而,不幸的是,教育當局也跟多數的民眾一樣,對於保健工作的推展過於輕視,天真地認為只要祭出"上級"的行政命令,就萬無一失,但這種"又要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思維,到最後終究只是讓"下級"單位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絕招應付之啊!

四、傲慢又卸責的官僚作風

北市政府這次的事件,再一次地讓我們見識到教育官僚既傲慢又卸責的行事作風!這些教育官僚不願擔起保健推廣的重任,號召各部集思廣益,以研擬出具體可行的方案,研發出合適的教材,供各校使用,卻仍想維持一貫的作風,號令各校遵照辦理,卸責之舉顯而易見,誠為時下官僚惡行的最佳寫照,斯不足取矣!

任何一項政策的推行,絕對不是只有嘴巴說說而已,這些工作的推廣所依靠的無非是要集結各部門的人員、各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實務界的行政人員與教師,大家通力合作,共同研擬可行的方案,才是真正的治本之法。

教育主管單位若只想以一紙行政命令,就要一步登天,那麼這樣的作法將不只是傲慢,更是卸責!!

參考資料

[1]國立教育廣播電臺(2012/8/21): 視力齲齒列考評?丁亞雯:只鼓勵不懲罰。

[2]自由時報(2012/8/21): 教育局規劃自101學年度起實施 中市、高市不跟進/北市學童近視、齲齒率列校長績效 被批太離譜。

[3]自由時報(2012/8/22): 學童過胖過瘦 也納北市國中小校長考評。

[4]李明洋、陳小娟(2010): 從噪音型聽力損失談校園推行聽力保健教育計畫面臨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99年度年刊:追求卓越,61-78。彰化。

[5]李明洋(2010): 談學童噪音型聽力損失及校園聽力保健教育計畫的推行 。臺灣聽力語言學會電子學報,32。刊登日期:2010.07.31。網址:http://www.slh.org.tw/epaper_2_32.html#a3

[6]李明洋(2005): 從噪音對學童聽力的影響談聽力保健教育計畫的重要性。國教輔導,365,49-56。

[7] 李明洋(2004): 從學校民俗社團的噪音及其對聽力的危害談校園噪音的防範 。花蓮師院特教通訊,32,49-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