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良師與益友

李明洋
  
韓文公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身為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知識、技能,解答其疑惑,更重要的是,要將做人的道理傳承下去。從事教育工作迄今,屢屢看到許多新進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路上孜孜矻矻,努力不懈,頗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氣勢。然而,不幸的是,卻也有一些後生晚輩,不僅在教學態度上有著偏差的認知,即使連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也相當欠缺,著實令人感慨。

筆者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優劣並不在於看他教出多少優秀的學生,也不是看他得到多少獎項,而是要看他是否有用心在教學,是否願意花心思在學生身上。而要成為一位好老師,除了要用心之外,若在職場上能結交到益友,那將會使自己在教育的這條路上走得更正直,而不致偏頗。

回首十餘年前「師培法」尚未上路,絕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都來自於師範體系的那個年代,當一位師範校院畢業的實習生,透過公費分發步入校園之際,眼前所面對的,就是一個屬於自己的班級,自己就是該班的導師。所以,即使名為實習,實際上做的卻已經是一位正式老師的工作。分發之前,自己還是個需要師長時時叮嚀的學生,沒想到分發後,卻已經是個需要去叮嚀學生,面對學生家長的老師,而且在學校裡,還是個「位階」最低的準教師(夾在大學生和正式教師之間的實習教師)。也因此,對於學校行政所交辦的業務,身為實習教師是沒有拒絕的權利;許多同仁們不願意碰的業務,身為實習教師是沒有逃避的理由,而且很多時候,實習教師還必須比正式教師表現得更積極主動。也就是說,當實習教師進到學校時,舉凡班級經營、教學技巧、親師互動、行政管理,以致於做人處事等事項,都是自己在與同事接觸時,透過觀察、請教、模仿等方式去學習而來,進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模組,因此,是否能遇到一位教育路上的益友,但憑機運。

現今實習制度丕變,實習教師進到學校,多半會跟著一位指導教師,擔任觀摩者,因此不會獨立經營班級,直接面對學生家長,亦即實習教師仍然是以學生的身份在職場上學習。此種作法可以讓實習老師將實習階段做為步入教育職場前的緩衝階段,既可在此時期接續大學階段的理論基礎,繼續汲取實務面的工作經驗,也可從實習指導教師身上,學得身為教育工作者應有的風範。正因如此,身為實習教師,實在是可以把握這個機會,向指導教師好好請益、學習,以便為未來的教學之路打好基礎。相對的,指導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實務上的經驗傳承給實習教師,尤其是身為一位教師所應該著重的要項,告知實習老師。顯而易見的,現今的實習制度正是提供實習教師結交益友的機會,經由指導教師的指點,確實能省卻實習教師獨自建構模組所需花費的時間,而且讓實習教師在甫接手班級時,即能儘快進入狀況,不至於亂無章法。

筆者猶記得在大學求學時,同寢的室友說,在當學生時如果有朋友勸我們改過,那是一種福氣,因為當我們步出校園後,就很難會有人在我們做錯事時規勸我們,所以,如果能夠遇到願意規勸我們的益友,那絕對是一種難得的福氣。如今隨著實習制度的轉變,每一位進到校園接受指導的實習教師,都有一位指導教師得以切磋、觀摩,而不必在茫茫人海中獨自摸索,真可以說是一種福氣。所以誠心盼望新進教師能夠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機會,好好地向實習指導教師學習。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身為教師,若我們自己都不懂得基本的做人處事原則,又如何教導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呢?而在我們執教的同時亦應思量,自己是否正走在成為一位良師所應走的正途上?又是否有幸結交到讓自己在這條路上得以筆直不偏的益友呢?還是結交到的盡是那些損人不利己的損友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