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仁特鳥類誌03-樹鵲

李明洋

(*歡迎引用,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務必註明出處,謝謝)

學名:Dendrocitta formosae

分類:雀形目(Passeriformes)、鴉科(Corvidae)、樹鵲屬(Dendrocitta)

命名者:Swinhoe, R.,1863

臺灣亞種:Dendrocitta formosae formosae

亞種命名者:Swinhoe, R.,1863

英 文 名:Gray Treepie

保育等級:無危(臺灣特有亞種) 

遷徙狀態:留鳥

校園狀況:無確切統計,曾目擊3隻同時出現於森林區,常現蹤於大愛園、森林區、教學大樓後方花圃


圖1 樹鵲羽色多為褐黑相間,腹部 白色,為臺灣特有亞種

圖2 樹鵲正在大愛園取食地上的苦楝果實

  一、分類

    樹鵲隸屬於雀形目(Passeriformes),鴉科(Corvidae)。1863年,英國博物學家Swinhoe在國際鳥類研究期刊《The Ibis(朱鷺)》發表一篇名為<福爾摩沙(臺灣)的鳥類學(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的文章,將樹鵲命名為Dendrocitta formosae(Swinhoe, 1863),這也是臺灣首度記錄樹鵲的文獻。

    根據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劉小如教授(2012)的解釋,dendron在希臘文中是一棵樹的意思,oikos則是居住或棲息的意思,合起來是住在樹上的;而formosae是指臺灣。由此可知,Dendrocitta formosae的意思是「一種在臺灣發現住在樹上的鳥」,亦即樹鵲是一種樹棲型的鳥類。

    目前全世界的鴉科鳥類共有24個屬117種,臺灣有6個屬11種,分別是鴉屬(Corvus)有6種、松鴉屬(Garrulus)有1種、星鴉屬(Nucifraga)有1種、鵲屬(Pica)有1種、藍鵲屬(Urocissa)有1種、樹鵲屬(Dendrocitta)有1種。樹鵲隸屬於樹鵲屬,有8個亞種,臺灣的亞種為Dendrocitta formosae formosae,為臺灣特有亞種(劉小如,2012;Gill, Donsker,& Rasmussen, 2022)。


二、名稱

    樹鵲這個名稱,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棲息在樹上的鵲鳥。「鵲」這個字,根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說法:「 ,篆文舄从隹、 。」,意即鵲的古字為舄,篆書改成 ,由「隹」和「 」組成。清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進一步解釋:「昔聲也。 ,隸變从鳥。」,意思就是「 」這個字從「隹」部,發「昔」這個音,後來隸書把「隹」改成「鳥」,成為後世通用的「鵲」這個字。

    至於鵲的形貌,唐朝杜佑《通典》寫道:「漢高帝採楚制,長冠形如板,…,曰劉氏冠,故為享廟之服,敬之至也。鄙人或謂之鵲尾冠。」清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寫道:「短尾名隹,別於長尾名鳥。」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又說:「鵲大如鴉而長尾。」由此可見,鵲主要是用以形容尾巴長的鳥類,而樹鵲的尾巴確實頗長,故以鵲稱之。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最具權威的鳥類專書《臺灣鳥類誌(中)第二版》以灰樹鵲做為樹鵲的正式名稱,原因可能是參考自樹鵲的英文名稱Gray Treepie。Gray的意思是灰色的,pie源自法文,意思是鵲,treepie是樹鵲,所以Gray Treepie即翻譯為灰樹鵲。然而,樹鵲的全身並非以灰色居多,反倒是雜有許多褐色和黑色。

    於此,我們不妨看看樹鵲的學名Dendrocitta formosae。根據Jobling(2010)所編寫的《科學鳥類字典(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樹鵲的屬名Dendrocitta係由dendron和kitta所組成,其中,dendron是希臘文「樹」的意思,kitta則是希臘文「喜鵲」的意思;而樹鵲的種名formosae,顧名思義就是指臺灣,所以樹鵲的學名Dendrocitta formosae意思就是在臺灣發現的一種棲息在樹上的鵲鳥。

    由此可見,樹鵲的學名中根本沒有「灰色」的意思,所以「灰樹鵲」這個名稱並不恰當。樹鵲的命名者Swinhoe當初會以Dendrocitta formosae這個名稱來命名,理應只是想表達他在臺灣看到了這種習慣棲息在樹上的鵲鳥而已,並沒有以外貌做為命名的依據。尤有甚者,臺灣亞種的樹鵲名稱更進一步在原有樹鵲學名Dendrocitta formosae的後面再加上formosae成為Dendrocitta formosae formosae,以此來強調這種亞種的樹鵲是臺灣特有的鳥種,以有別於其他地區的Dendrocitta formosae。因此,筆者認為「臺灣樹鵲」或許才是Dendrocitta formosae比較妥當的正式中文名稱。


三、分布

    鴉科(Corvidae)的鳥類除了南北極外,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許多種類會進行季節遷徙。樹鵲屬(Dendrocitta)則廣泛分布於亞洲大陸的中部和南部,包括孟加拉、不丹、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中國(雲南、四川、海南島、東部、東南部)、緬甸、泰國、越南和寮國等(劉小如,2012;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2019)。

    臺灣所屬的樹鵲亞種Dendrocitta formosae formosae主要見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闊葉林,偶有冬季出現在2800公尺等高海拔針闊葉混合林,唯逗留時間短暫(沙謙中,2008)。


四、外型

    鴉科鳥類的羽毛顏色多為黑色或黑白色,但松鴉類則有藍、綠、黃、紫、褐等大片鮮豔的羽色。不過,鴉科鳥類的嘴喙都很強健,鼻孔呈圓形,翼羽和尾羽強而有力,跗蹠骨大而強壯(劉小如,2012)。

    分布於臺灣的樹鵲亞種Dendrocitta formosae formosae長約34 公分,嘴喙強健而微彎,全身大致以黑、灰、褐三色為主。嘴、腳呈黑色,額頭呈黑色,頭頂至後頸呈藍灰色,眼先和額部灰黑色。筆者細觀樹鵲的側臉,頗像猴子。其頸部、頸兩側和胸部呈淡灰色;臉頰和喉部為深褐色。腹部幾乎全白,最接近身體的一根次級飛羽呈栗色,羽端黑色,其次兩根次級飛羽呈黑色,其餘次級飛羽在羽毛外瓣有一塊白斑及白、藍、黑相間的橫斑。尾很長,約佔身長之半,尾羽交疊不密合,尾羽黑色,尾下覆羽呈栗褐色,跗蹠為黑色(沙謙中,2008;吳森琛,2019;曾國藩等,2007;劉小如,2012;Swinhoe, 1863)。

    根據劉小如(2012)整理自「中央研究院標本館」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資料顯示,灰樹鵲雄鳥的嘴峰長度介於2.60~2.9公分,翼長13.4~14.2公分,尾長18.7~22.8公分,跗蹠長2.78~3.21公分;雌鳥的嘴峰長度介於2.41~2.89公分,翼長11.8~1.39公分,尾長19.8~20.9公分,跗蹠長2.81~2.89公分(劉小如,2012)。


五、鳴聲

    樹鵲常數隻一起鳴唱,各自發出不同的叫聲,聽起來像是「葛葛哩嘎-」、「嘎兒、葛哩哦」、「嘎、嘎歸哩-、「嘎啊」-嘎啊哦-」或「嘎、嘎、嘎、嘎-」等,聲音短促又沙啞,但非常響亮(王家雄等,1991;曾國藩等,2007;劉小如,2012)。


六、食性

    樹鵲為雜食性鳥種,以植物的果實、漿果、花蜜,以及荔枝椿象等昆蟲、蜥蜴等爬蟲類(王家雄等,1991;吳森琛,2019;徐孟豪、汪澤宏、吳孟玲、劉則言、吳怡慧,2018;劉小如,2012)或小型鳥類的雛鳥(曾國藩等,2007)為食。捕食技巧包括樹上取食、空中捕食及地上取食 (徐孟豪、汪澤宏、吳孟玲、劉則言、吳怡慧,2018;劉小如,2012)。

    根據林佩蓉等人(2018)針對4種臺灣中低海拔鳥類所做的食性研究發現,樹鵲的平均嘴喙基寬為1.6公分,所吞食的天然果實最大直徑為1.3公分,若果實直徑超過1.3公分,則以啄食方式取食;原因可能是樹鵲的嘴喙粗壯且彎曲,張嘴吞食的幅度受限,無法直接吞食直徑接近嘴喙基寬的果實,而以啄食方式取食,直徑較小的果實則仍以吞食取食。而在取食策略方面,在褐色和綠色的天然果實中,樹鵲會優先取食尺寸較大,重量較重、顏色為褐色的果實。至於食物的顏色偏好上,在黑、紅、褐、黃、綠等5種顏色中,樹鵲較偏愛黑色和黃色的食物。


七、棲地

   樹鵲為樹棲型鳥種,一生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樹上度過(謝伯鴻,2018)。根據Swinhoe在1863的文獻中所做的描述:「(樹鵲)這種鳥必定只在山裡。在臺灣的山裡,這種鳥很常見,但在丘陵或地勢較低的區域卻很罕見。」直到日治時期,樹鵲也只分布於臺灣的中海拔山區,從未出現在600公尺以下的地區,而且當時的數量並不普遍(劉小如,2012)。不過,目前樹鵲已是平地至中海拔山區十分普遍的鳥種(王家雄等,1991;沙謙中,2008;吳森琛,2019;曾國藩等,2007;劉小如,2012)。

    樹鵲通常單獨或成小群在平地到中海拔闊葉林的中上層活動,有時會和臺灣藍鵲混雜出現(王家雄等,1991;沙謙中,2008;曾國藩等,2007;劉小如,2012),也會在公園、校園或部分開墾的平地和山坡地活動(謝伯鴻,2018;劉小如,2012)。樹鵲的警覺性很高,於林間移動的速度頗快,落腳後,常短暫停留原地,稍後再逐層跳躍至樹冠層棲息;遠距飛行時,振翅用力,並以波浪狀的姿態行進(沙謙中,2008)。


八、繁殖

    雖然樹鵲為臺灣特有亞種,但專門針對樹鵲做的研究卻付之闕如,因此有關樹鵲繁殖的狀況多半得參酌國外資料。劉小如(2012)即參考國外資料指出,樹鵲的繁殖季介於3至7月,成對繁殖,每巢通常生2至5顆蛋,卵殼呈乳白色、淡青色或淺土黃色,有大型的橄欖色斑塊。而參酌Hutton(1858,引自 Moore & Horsfield, 1858, p. 569)對印度亞種樹鵲所做的描述,樹鵲到了5月進入繁殖季,一窩約有3顆蛋;巢穴的位置有二,一是築在溪畔,以溪邊大量生長的杉葉藻(mare's tail)為材料;另一是築在地勢較高的山坡地帶,以植物的細根和卷鬚為材料。

    樹鵲的巢穴係築在濃密的櫟屬植物上,離地面約8到10英尺(約2至3公尺),巢穴築在枝椏的水平分叉上。蛋呈白色,上面有少數暗綠色的斑點;蛋的大小為長1.13英吋(約2.86公分),寬0.81英吋(約2.06公分)。

    目前國內樹鵲繁殖的相關資料,僅有劉小如(2012)針對中研院樹鵲築巢的狀況所做的觀察:樹鵲會同群個體一起築巢,也會一起驅趕大冠鷲等可能的掠食者;築巢的位置選在大樹高處、接近主幹且樹葉濃密之處築巢,巢穴呈淺碗形,外部是較粗的樹枝,內部是細枝。

    至於樹鵲的繁殖成功率,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資料可供參考,根據劉小如(2012)的觀察記錄顯示,在中央研究院繁殖的樹鵲自4月開始築巢,但數度遭到台灣藍鵲的干擾而棄巢,另築新巢。最後有1隻亞成鳥在7月初離巢。


九、威脅

    樹鵲在臺灣是特有亞種,也是普遍的留鳥,並未被政府列入野生動物保育法的名單當中(劉小如,201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王嘉雄、吳森雄、黃光瀛,楊秀英、蔡仲晃、蔡牧起、蕭慶亮(1991)。台灣野鳥圖鑑。亞舍圖書。台北縣。

2.吳森琛(2019)。嘉南藥理大學認識校園野鳥。嘉南藥理大學。

3.沙謙中(2008)。賞鳥Easy Go-陸鳥篇。遠流。台北市。

4.林佩蓉、張明雄、伏鳳歧、謝欣怡、鄭惟仁、丁宗蘇(2018)。四種臺灣低海拔食果鳥類對果實尺寸及顏色之偏好。中華林學季刊,51(3)。Pp.187-203。

5.徐孟豪、汪澤宏、吳孟玲、劉則言、吳怡慧(2018)。有備無患-都市林(非農業區)荔枝椿象之防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6.許慎(東漢)。說文解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7.曾國藩、劉克襄、林金雄、王侯凱、鄧慶煜、黃淑卿、黃文吟、黃淑鈴、高德育、李平篤(2007)。臺灣常見100種鳥類。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8.劉小如(2012)。鴉科。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著)。臺灣鳥類誌(中)第二版。pp.23-56。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9.謝伯鴻(2018/03/18)。找到什麼吃什麼 連築巢也隨性的灰樹鵲。環境資訊中心。

10.許慎(121)。說文解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11.段玉裁(1815)。說文解字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12.杜佑(801)。通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13.李時珍(1596)。本草綱目。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英文部分]

1.Gill, F., Donsker, D.,& Rasmussen, P. Eds. (2022). IOC World Bird List (v12.1).

2.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2019).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Psittacula. Brussels (Belgium):IUCN; Version 2019-1.

3.Jobling, J. A. (2010).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ISBN 978-1-4081-2501-4.

4.Liua, D. W., Cheng-Hec, S., Yi-Linga, F., Hou, S. L., Song-Ze, T.(2019).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4(2). Pp. 2326-2327.

5.Moore, F.,& Horsfield, T.(1858). A catalogue of the birds in the Museum of the Hono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East India Company Museum. London.

6.Swinhoe, R.(1863).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 The Ibis, 5. 377-43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