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OECD)班級人數多寡攸關教學與學習活動

李明洋摘譯、整理

OECD / 2015-11-24

原文網址: http://dx.doi.org/10.1787/eag-2015-en

重點摘譯:

1.在學歷與就業市場關係方面,具高等教育學歷成年人的就業率超過80%,具高中或初中學歷者的就業率為70%,未具初中學歷者的就業率則低於60%。顯示就業市場仍以學歷或學位做為衡量勞動技能的主要指標。其次,根據2012年"國際成人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 PIACC)"的結果顯示,雙親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25歲至34歲群族,有22%進入高等教育就學,在南韓,比率更高達47%。而且無論雙親是否具有高等教育學歷,舉凡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就業率均相近。顯示接受高等教育在就業市場上確實佔有優勢。此外,教育程度較高者比教育程度較低者擁有較佳的健康,較願意擔任志工,較信任他人,在施政上也較具有發言權。

2.在學歷與薪資關係方面,具學士學位者的薪資約比具高中學歷者多出60%,具碩士或博士學位者的薪資則比具高中學歷者多出1倍以上。此外,在收入最高的前25%的族群中,受過高等教育者所佔的比率比具高中或後期高中(post-secondary nontertiary education)文憑者高出23%。

3.在教師薪資方面,平均而言,OECD會員國的學前及小學教師薪資約為同等學力全職工作者的78%,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的薪資則分別為同等學力全職工作者的80%和82%。由於薪資缺乏競爭力,使得教職缺乏誘因。

4.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根據"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的資料顯示,儘管政府在學校的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設備上挹注較多經費,但教師卻仍較少予以系統性地使用。而根據OECD在2013所做的"教與學國際調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TALIS)"結果顯示,通訊科技的專業技能發展是教師最感迫切需要的專業發展領域之一。

5.其他重要發現:

(1)在2012年,OECD會員國平均花費在小學至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經費約佔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5.3%,其中,有11個會員國的教育支出經費超過佔彼等國家GDP的6%。

(2)雖然教育經費多半係由公部門支出,但高等教育是所有教育階段中接受私部門經費支出比例最高者。在2000年至2012年間,平均而言,各國高等教育機構接受公部門經費支出比例從2000年的69%,降至2012年的64%。

(3)早期教育對移民家庭學生特別具有效益。

(4)根據2012年最新公布的PISA結果顯示,男女生數位閱讀測驗的成績差距小於紙本閱讀測驗的成績差距,其中,女學生數位閱讀測驗與紙本閱讀測驗的平均得分分別比男學生高出26分和38分,後者的差距分數約相當於1年的學校學習成效。

(5)在具高職學歷或後期高中文憑的人口中,約有77%擁有工作,高於具一般高中學歷擁有工作者的比例(70%)。

(6)在20歲至24歲人口中,尼特族(NEETs, 不求學、不就業、不受訓,亦稱啃老族)約佔1/5。

(7)在具有良好的通訊技術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成年工作者,大約有57%獲得雇主提供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進修機會;而在不具有良好的通訊技術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成年工作者中,則只有9%獲此機會。

(8)人數較多的班級,教師較少有時間進行教學,而是將較多時間花在管理班級秩序。資料顯示,班級人數每增加1人,就會減少教學和學習活動0.5%的時間。

(9)整體OECD會員國的教師人力呈現老化的現象,例如2013年,年齡至少達到50歲的中學教師佔36%,比2005年高出了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