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降低年輕學子的自殺率

Walt Gardner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Japan Times / 2015-08-24

原文網址: http://www.japantimes.co.jp/opinion/2015/08/24/commentary/japan-commentary/steps-reduce-number-teen-suicides/#.Vhi9XzaheP8

重點摘譯:

儘管日本當局發現,年輕學子的自殺率在寒暑假結束後的短暫時期達到了高峰,但學生自殺卻不分季節。日本學生自殺的消息年復一年的出現,原因在於焦慮、沮喪,以及精神方面的障礙。

日本高校生之所以選擇了結生命,或許和大學入學考試及職業選擇有關,因為他們無法在達不到期待的羞辱之中過活。然而,年齡介於10歲至15歲的日本孩童也不能倖免。事實上,這些孩童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自殺徵兆,而使得他們很難防範。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所提供的資料顯示,美國高中生中,有自殺傾向者佔1/12,而曾經認真考慮過了結生命的則將近1/6。但日本和美國不同的是,自殺在這個年齡層並沒有明顯的季節性。

然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儘管日本已有"國家自殺防治生命線(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的設立,每年仍舊有4600名左右10歲至24歲年輕學子自殺身亡,高居該族群死亡原因的第3位。此外,全國約有15萬7000名年輕學子因自傷而被送到急救部門接受治療。

除了學業問題外,遭受霸凌也是導致自殺率提升的原因之一。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所呈現的資料顯示,在美國,大約每4個學生,就有一個被霸凌。而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在美國5000萬個學生中,有高達127萬宗霸凌事件。至於日本,則是在1600萬名學生中,有7萬宗霸凌案件。

隨著學生自殺率的節節攀升,教師和家長乃扮演著極為特殊的角色。教師可致力於和學生建立起信任關係。例如在上課前(與學生)的閒談中,細心的教師通常可以發現某些徵兆,並將之轉介給學校心理師或社區專業人員。家長則應該更加瞭解,(其對子女所做的)哪些意圖可能適得其反。例如,他們應該避免為子女設定不切實際的學業標準,因為那可能會在無意間導致子女失敗和遭受霸凌。

在美國,各州政府均有立法規定某些人,若發現孩童疑似遭受虐待時,務必通知診斷機構。這些法令應該翻修,將自傷行為的徵兆也一併列入考慮。至於日本,由於社會上瀰漫著羞辱的文化以及害怕被貼標籤,而使得適當處置(自殺事件)遭到阻礙,因此,為孩童及家長設置24小時的開放熱線應該是第一要務。

自殺是悲劇,但絕對不要再讓更多年輕人因此而斷送掉他們的未來。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Walt Gardner曾在美國洛杉磯的Unified學區執教達28年,也曾擔任UCLA研究所的客座講師。目前為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和美國教育週刊(Education Week)專欄作家。

(*本文取得原作者Gardner授權同意中文翻譯,譯文內容由譯者全權負責,與該刊無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