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作弊是人性使然嗎?

Yong Zhao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Yong Zhao / 2011-07-16

原文網址: http://zhaolearning.com/2011/07/16/ditch-testing-lessons-from-the-atlanta-scandal-part-3-human-nature/

重點摘譯:

前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執政時期的教育部助理秘書Chester E. Finn表示,考試作弊"是關乎人性。"他把作弊視為人性,照此說來,以下兩個假設是可被接受的:

假設1、每個人都會作弊或者都有作弊的傾向;

假設2、某些人天生就比較會作弊。

然而,不論將這兩個假設的任何一個套用在亞特蘭大作弊醜聞上,反而會衍生出更多的疑惑。

事實1、在亞特蘭大公立學校學區涉及作弊醜聞的學校裡,有高達80%的學校,將近200名教育人員及1508個班級的作弊行為至少持續了10年。

事實2、喬治亞州(Georgia)有高達90%的學校考試成績提高幅度很小,或根本沒有作弊。而在成績過度提升的學校中,半數來自亞特蘭大公立學校學區,即使該學區的學校及學生數僅不到喬治亞州總學校和學生數的5%。

由此,就有兩個令人困惑的地方:

困惑1,如果說每個人都會作弊或天生就有作弊的傾向,那麼為何喬治亞州其他所學校的教育人員都沒有作弊呢?

困惑2、如果說某些人天生就比較會作弊,那麼是否意味著亞特蘭大學區的教育人員中,有極高的比例是天生擁有作弊的基因呢?

事實上,有證據顯示,大都會區安置極度弱勢學生的學校,其作弊的頻率愈高。例如費城(Philadelphia)、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底特律(Detroit)、休士頓(Houston)、洛杉磯(Los Angeles)和巴爾迪摩(Baltimore)等地皆是如此。

若說大都會地區教導極度弱勢學生的教育人員天生就是比較會作弊,那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倒不如說是這些地區的學校更容易將大家的"作弊基因"給引發出來。

那麼,究竟是什麼致使這麼多的亞特蘭大公立學校學區的教育工作者作弊呢?

或許從事不老實的行為是人的本性,但很清楚的是,這麼做是不道德的,可能是違法的,而且一旦被發現,將會付出很高的代價。在考試分數上動手腳將會在社會上、道德情操上、經濟上,以及法律上對教師造成嚴重的後果。作弊不僅是投機的行為,而且也會造成個人心理上的痛苦。對每一個人來說,必定要有獎勵,才會驅使他們去做出這樣的事。也就是,他們所獲得的利益必定是超越了潛在或實質上的代價,才會這麼做。

那麼,亞特蘭大的教師究竟從作弊中獲得了什麼呢?那就是可以免除恐嚇與侮辱,也可以避免丟掉飯碗和失去獎金。根據喬治亞州(Georgia)的調查結果發現,在前亞特蘭大公校督察長Beverly Hall的掌管下,該學區充斥著恐嚇和羞辱的文化。Hall非常重視結果和數據,並且要教求師務以達到甚至超越"每年適當進步(AYP)"的目標,來換取(績效)獎金。

誠如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教育測量與評鑑教授,同時也是協助喬治亞州當局進行調查的Gregory Cizek在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上,針對亞特蘭大大規模作弊事件的原因所做的解釋:"原因很簡單,後果,...任何學區只要有學業面臨高風險的孩子,...就像亞特蘭大、華盛頓特區、費城等所面臨的問題那麼大。只要愈實施高風險考試,就愈會看到這樣的現象。"

但是,為何亞特蘭大以及安置較多弱勢學生的學校,作弊的頻率會比其他地區高呢?

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亞特蘭大及人口分布相類似的學校,因為他們有較多學生無法通過標準化考試,因而使得這些學校較無法達到"沒有一個孩子落後(NCLB)"法案中AYP的規定。也因此,這些學校必須作弊,才能達到ATP的規定。

除此之外,缺乏動機也是一個重要變項。根據針對大學生作弊行為所做的研究發現,當人們在缺乏動機的情況下,"就會認為他們的行為被外力所左右,並非自己所能控制;不僅沒有內在動機,也沒有外在動機...。"對亞特蘭大等學校來說,不僅他們必須作弊,而且他們的教師對於自己教導學生考試拿高分的能力也有很強的"無助感",因為有太多因素是他們所無法控制的。所以,他們可能告訴自己必須作弊,就和缺乏(讀書)動機的學生必須作弊以免不及格的情形一樣。

此外,研究也發現,當大學生對追求知識充滿內在動機時,就不太可能會作弊。相反的,當學生是因為名次、成績或成效評鑑等外在的因素而產生動機時,就很可能會作弊。換句話說,如果學生能夠把修讀課程視為有意義的事,所獲得的成績也能反映出自己真正的學習成果,而不是只把修讀課程當成是必須跨過的關卡時,那麼他們幾乎不可能會作弊。

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心理學教授Peter Gray認為,缺乏熱情或興趣是導致科學研究者不誠實行為的主要原因。那些搞詐欺的科學家其實對科學現象不感到好奇,他們對科學探索也不感興趣,他們之所以從事科學研究,只是因為他們被迫去做,或只是認為這是份好工作而已。他對學校缺乏熱情與好奇心提出批評,他指出:"我們學校體系最可悲的一點就是,她扭轉了學生探索真正熱愛及自認為有價值事物的本心,她告訴學生生活乃環環相扣,所以無論如何都要逐一通過考驗,而且所謂的成功往往是取決於他人的判斷,而不是自己所滿意的理想成就。"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假設參與作弊的教育人員可能認為,透過考試並不能忠實地反映出學生的能力或教師的努力。對教師及其學生來說,考試不過是個由外部力量所設置的必須跨越的關卡。因此,他們根本沒有內在動機去幫助學生提高考試成績。但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又非得達到某個標準,於是他們就只好作弊,而這麼做,對他們來說或許也算是出於不滿,或是刻意不服從的一種形式。

總此而觀,促使亞特蘭公立學校學區及安置較多弱勢學生的學校作弊的原因似乎是很複雜的,包括他們的學生常在高風險考試中失敗,在改善學生的學業成就以符合不切實際的目標上感到無助,以及對考試的內在價值產生質疑。雖然在辦學成績良好的學校裡,教師也會質疑考試的價值,但是他們的學生鮮少在考試上失利,所以他們沒有必要去作弊。由此可知,在考試驅策下所實施的績效責任制將殘害我們的學校教育,並促使教育人員去作弊是毫無疑問的

對於類似的作弊事件,我們並沒有更快速及更容易的方法可以避免,因為當考試的利害關係如此高,訂定的目標如此不切實際,評量的方法又是如此不近情理時,人們將想盡辦法找到對自己的處境最為安全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認為只要強化安全措施或提高罰則就可以阻止作弊,那麼我們將會看到更多危害教育的事件發生,而作弊卻仍將繼續下去。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Yong Zhao為國際知名教育學者、作家及演講者,專精於全球教育方法及應用,目前任職於美國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擔任教育測量、政策和領導學系教授,發表學術文章百餘篇,以及出版20餘本書,包括2014年出版的"誰害怕大惡龍:為何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差)的教育體系(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Dragon: Why China Has the Best (and Wor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2012年出版的"世界級的學習者:教育創新與學生創業(World Class Learners: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以及2009年出版的"迎頭趕上或引領世界:在全球化時代的美國教育(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 American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此外,他尚有經營部落格: http://zhaolearning.com.。

(*本文獲原作者Zaho教授中文翻譯授權,本人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亞特蘭大作弊醜聞事件是特例嗎?

美國教育秘書長對亞特蘭大作弊醜聞的真正想法

企業改革運動才是亞特蘭大作弊醜聞案的幕後黑手

美國追求教育卓越無異於自掘墳墓(上)

美國追求教育卓越無異於自掘墳墓(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