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何以芬蘭教改之路如此獨特

Pasi Sahlberg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

原作出處: Pasi Sahlberg Blog

原文網址: http://pasisahlberg.com/finnish-lesson-2-why-the-finnish-way-is-grabbing-attention-in-the-world/

重點摘譯:

對於美國來說,芬蘭在教育改革上所走的"芬蘭之路(The Finnish Way)"是相當獨特的。某些美國的觀察者坦承,目前美國的教育改革政策和芬蘭的諸多教改措施可說是南轅北轍。

過去十年以來,美國的學校教育在"不讓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法案及近年來"邁向巔峰(Race to the Top, RTTT)"計畫的帶領之下,均採取邏輯極為類似的教改路線。

NCLB法案強化了學校的績效責任,RTTT計畫則是強化了教師的績效責任,這兩個教改政策都把學生的考試成績拿來迫使教師進行標準化教學,也都賦予家長更多的擇校權,致使校際競爭更趨激烈。

此外,在這些改革措施中,科技往往被視為是改善教育最為有效及最佳的教學解決方案。然而,在美國以及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是採取由上而下的模式,以零星破碎的策略在驅策著教育改革,結果對學校的實務工作者來說,這些改革措施卻往往和他們沒有多大關係。

許多美國的教育工作者和領導者都在探詢芬蘭的教改之路,因為芬蘭的教改成果已經證明了,芬蘭所採用的方式不僅相當成功,而且在根本上與許多(美國)教改者堅信促使學校成功的關鍵要素乃大相逕庭。

很有趣的是,目前世界上教育成就表現卓著的許多國家,都採取和芬蘭極為相似的方式來進行教育改革。新加坡、南韓、中國上海和加拿大亞伯達省都認為,唯有好好改革師資,多在教學的專業發展上投注更多的社會資本,加強教育機會的平等和公平性,以及增進學校領導能力,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而且,這些國家和經濟體也都將創造力和創新能力視為改革的重點。

芬蘭的教育體系自1980年代開始,就以穩定的步伐向前推進,因為我們培育出來的教師具有自我學習以及和同事合作的能力,所以他們教導出來的學生也同樣具有這些能力。我們將教師視為具有知識的工作者,而不是個只知遵循指令或遵從標準規範的技術操作員。"芬蘭之路"之所以獨特,也在於芬蘭能夠同時讓教育臻於卓越,又能落實平等。

很耐人尋味的是,現今世界上沒有哪一個表現卓著的教育體系是根據美國當今的教改運動,來設計自己(國家)的教育政策。


作者簡介

Pasi Sahlberg為芬蘭籍教育學者,擔任芬蘭國際行動與合作中心(Finland’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主任,並兼任Helsinki及Oulu大學教授。此外,亦是國際著名教改學者,曾任職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並被許多國家聘請為教育改革顧問。著有暢銷書"Finnish Lessons: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及該書續集"Finnish Lessons 2.0: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

(*本文獲Sahlberg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