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為何芬蘭擁有世界頂尖的教育

Pasi Sahlberg原作

李明洋重點摘譯 *

CNN / 2014-10-08

原文網址: http://pasisahlberg.com/why-finlands-schools-are-top-notch/

重點摘譯:

當今的美國社會,有數以百萬計的父母花費不計其數的時間,為的就是要幫子女獲取更好的成績,選擇更好的老師,或更好的學校。這些父母,許多都想讓子女接受如同芬蘭的世界頂尖教育。

根據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閱讀、數學和科學等3科的表現,芬蘭學生始終名列前茅。而2012年的PISA,綜合3科成績及排名,芬蘭在34個OECD會員國中,排名第3,僅落後於南韓和日本。相較之下,美國則落居於第21。

對某些人來說,芬蘭教育簡直就是個烏托邦:宛如在夢想島上一般,教師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職業,當局極度信任(師資培育)學系,而政黨也非常認同教育改革的方向。

對另外一些人來說,他們無法相信芬蘭孩子直到7歲才上學,作業少得驚人,孩子的學業成績幾乎沒有受到身家背景的影響,而且在高中畢業時才接受求學過程中唯一的一次標準化測驗。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阻止了美國學生達到和芬蘭學生一樣的成就呢?

我認為,芬蘭教育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成就,以及美國之所以無法跟進,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首先,芬蘭的教育體系非常強調公平,亦即每個孩子均享有學前教育的服務,每所學校都可獲得公平的資助,每個在學孩子也都能獲得健康照護和福利服務,而且全國課程綱要著重孩子的全人發展,而非僅狹隘地重視幾個主科。

其次,芬蘭老師在學校有更多時間和同事合作,根據OECD的調查顯示,芬蘭中學老師的教學時間大約是美國老師的一半,正因如此,教學品質才能顯著地獲得提升。

最後,在芬蘭學校,遊戲是個促進學習非常重要的因素。芬蘭學校每節下課時間都長達15分鐘,所以孩子可以到戶外和同儕進行活動。芬蘭的上學時間比美國短,學生的作業量也非常少,所以孩子可以在放學後從事自己的嗜好或和朋友一起玩

然而,美國就和芬蘭很不一樣。根據一項針對美國小學校長做的調查發現,有高達40%的學區將下課時間縮短甚至取消,而有高達1/4的小學,各個年級再也沒有下課時間,為的就是要騰出更多時間進行核心科目的教學。

我常聽人們說,因為美國幅員如此遼闊,人種如此多樣,差異也如此之大,所以根本很難落實高品質的教育。但我認為,即使這些說法都是真的,那也無法用來解釋何以芬蘭學生的學習表現勝過世界上多數國家學生的表現。

事實上,美國學校體系中有太多方面無助於教育品質及公平性的提升,以下提出3點:

首先,美國教育過度重視考試和成績。因為美國學校把1/3的教學時間拿來考試和計算成績,所以阻礙了學生的學習成就。

其次,美國教育過於崇尚市場機制,亦即過度擴張特許學校的設立,而賦予家長選擇學校的權利,如此將會削弱公校的結構。然而,在許多教育成就表現優異的國家,公校乃是教育體系的根基。

最後,現今美國的教育現場,比起過去有更多的新手老師或非專業的老師。在美國,有數以千計的學校老師離職,因而損害了整體的教育體系。

那麼,美國教育的未來何去何從呢?我認為,就算美國無法達到芬蘭的成就,但至少可以從芬蘭學習到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不適用的。

其中,有一個絕對能夠辦得到又非常睿智的作法,那就是終止目前實施於學校體系的績效責任制,廢除不必要的標準化測驗,以減輕學校的負擔,讓老師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教導學生從事真正的學習。

對於美國教育體系的最終考驗,就是美國的教育政策能否落實教育的公平。當學生的學習成就有一半以上是被貧窮所左右,那麼學校就必須拿出辦法解決,因為如果家庭背景足以影響教師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那對於整體的教育成就將造成危害。芬蘭教育之所以成功,關鍵就在於落實公平。


作者簡介

Pasi Sahlberg為芬蘭籍教育學者,擔任芬蘭國際行動與合作中心(Finland’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主任,並兼任Helsinki及Oulu大學教授。此外,亦是國際著名教改學者,曾任職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並被許多國家聘請為教育改革顧問。著有暢銷書"Finnish Lessons: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及該書續集"Finnish Lessons 2.0: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

(*本文獲原作者Sahlberg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