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洋
一、前言
自從第一款碳粒子助聽器(carbon hearing aids)於1898年問世以來,電力助聽器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隨著助聽科技的突飛猛進,助聽器的外觀與款式日益多樣,儘管如此,助聽器的主要構造仍不外乎麥克風、擴大機、接收器和電池等4個部分。此外,助聽器尚會因應市場需求,在附屬構造上做一些改變,使得助聽器之間多少存在著若干差異。
本章主要為各位介紹上述 4個助聽器的主要構造,以及附屬構造的功能。
二、助聽器的主要構造與功能
(一)麥克風(microphone)
麥克風是助聽器接收外界聲音的第一站。當聲音訊號進入麥克風接收埠後,麥克風會將聲音訊號轉換成電流訊號,然後將此電流訊號傳給擴大機。
(二)擴大機(amplification)
擴大機的功能是將從麥克風傳來的電流訊號加以放大,然後再將此一放大的電流訊號傳至接收器。
(三)接收器(receiver / speaker)
接收器的功能在於將放大的電流訊號還原為聲音訊號。最後,此一聲音訊號將會經由接收器出口(耳內型助聽器)或耳模出口(耳掛型助聽器)傳入孩子的耳朵。
(四)電池(battery)
電池主要是供應助聽器的電力。不過,有所謂的可充電式助聽器,則無需頻繁地更換電池。
圖1、耳掛型助聽器構造 |
圖2、耳內型助聽器構造 |
三、助聽器的附屬構造與功能
(一)音量控制(volume control)
助聽器使用者可以依個人的需要,調撥助聽器上的音量控制轉輪,進行音量大小的調節。
音量控制轉輪可調整音量 |
(二)自動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某些助聽器的內部線路會有自動增益控制的設計。自動增益控制的功能是將聲音訊號進行壓縮處理,避免音量過大,使之更貼近孩子舒適的聽力範圍。
(三)耳鉤(ear hook)
耳鉤是耳掛型助聽器的配件,目的是讓助聽器吊掛在孩子的耳背上。此外,也可在耳鉤內放置音響阻抗器(damper),以調整聲音訊號的頻率。
耳鉤是耳掛型助聽器的配件 |
(四)連接管(tube)
連接管是連接耳鉤與耳模的構造。連接管的長度和內徑大小會影響聲音的變化。連接管的長度愈短或內徑愈大,會使聲音愈往高頻率放大。長度愈長或內徑愈小則會使聲音愈往低頻率放大。此外,若我們在連接管裡放置調音器,那麼孩子所接收到的聲音,其頻率反應會比較平滑。
連接管是連接耳鉤與耳模的構造 |
(五)電話線圈(telecoil)
當孩子在接聽電話,或是到裝設有感應線圈的場合(例如某些教室、戲院、音樂廳、表演廳、演講廳等),即可切換至電話線圈功能,接收聲音訊號 。
將開關撥至 T,即電話線圈功能 |
(六)高低通控制(high-pass / low-pass control)
助聽器內部的過濾器(filter)可以藉由高通或低通的方式,調整頻率反應。
所謂的「高通」是指將低頻率的聲音過濾掉,讓高頻率的聲音通過。「低通」則正好相反,亦即可以過濾掉高頻率的聲音訊號,使低頻率的聲音通過。
因此,在選配助聽器的時候,助聽器公司人員可依照孩子的聽力狀況,設定助聽器的過濾功能,調整成適宜的聲音頻率。
(六)耳模(earmold)
耳模的功能除了將連接管傳來的聲音訊號,傳入孩子的耳朵以外,如果在耳模上做修改,還可以對聲音進行修飾。例如在耳模上打一個通風管(vent),不僅可以適度地減輕耳道被耳模塞住時所產生的閉塞感,還可以適度地增、減低頻率的音量。
此外,若配戴音響號角型耳模(libby horn earmold),則可以增強高頻率的音量。
在耳模上做修改,可以修飾聲音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