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專區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小布希的教改計畫是老調重彈

Diane Ravitch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New York Times / 2001-01-27

原文網址: http://www.nytimes.com/2001/01/27/opinion/the-history-lesson-in-bush-s-school-plan.html

重點摘譯:

前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推行的教育改革核心是要求各州政府,每年務須測驗3年級到8年級學生的閱讀和數學,看他們這兩科的成績是否有進步。無論種族、性別、英語程度、身障與否和社經地位高低,每位學生的考試成績都須納入採計。

小布希總統的這套計畫是以德州模式為基礎,該模式是10餘年前當他在德州州長任內時推行,並宣稱該模式成功地提升黑人學生和西班牙裔學生的學業成績,其中又以數學和寫作為最。

然而,很少人知道早在36年前,參議員Robert F. Kennedy就曾提出類似的作法,建議將該方法納入聯邦法案中。

當"中小學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在1965年通過時,Kennedy堅持接受聯邦政府教育經費的學區,每年必須提交其教育辦公室(Office of Education)的客觀評鑑報告。因為他擔心接受聯邦教育經費的學區可能會持續執行無效能的教育計劃,以及忽視最需協助的學生,所以他希望各學區必須呈現資料,證明其所實施的教育計劃最有利於弱勢孩子。

不幸的是,聯邦政府蒐集自(各學區的)資料實在是一團亂。各學區使用的測驗不盡相同,所以大多數的測驗結果並不能相互比較。而且許多學區根本沒有提供任何測驗結果。最後,第一份全國性報告終於在1970年公布,但是並沒有提出哪一個教育計畫最為有效。聯邦政府的評鑑也找不到什麼證據,證實聯邦政府提供的教育經費可以縮減優弱勢孩子的成就差距。

搞到後來,華盛頓當局掛保證,只要招收貧困學生的學校都可獲得經費資助,而且不需要提交學生的學業成就。由於貧窮孩童廣布各地,所以幾乎每個學區或多或少都有獲得聯邦政府的經費資助。

到了1997年,克林頓(Bill Clinton)總統為了提升更高的教育成就,也試圖創立一個共同學業成就評量系統。克林頓總統提出了一個國家測驗,採自願的方式,評量4年級學生的閱讀,和8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然而,國會拒絕批准這項提案。

小布希總統也反對實施全國性的測驗。取而代之的是,他要求各州在聯邦政府資助下,自行發展及管理其所選擇的年度測驗。各州的測驗結果也可以採用從1969年就開始實施的"國家教育進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的成績。

根據小布希總統的教育改革計畫,當局每年都會針對各州4年級和8年級學生進行採樣,評量這些學生在NAEP閱讀和數學測驗的表現。因此,在他的計畫之下,聯邦政府將會有一個量尺,可以用來量測各州測驗的成效,而不必訂定出一個通行於各學區的全國性測驗。看來,小布希總統已達成了36年前Kennedy的願望了(譯者註:原文是就快要達成了36年前Kennedy的願望了)。

*原文完成時間早在NCLB法案通過之前,文字多以未來式呈現,但至今NCLB法案已實施10餘年,因此譯者在時態上稍做修改。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Diane Ravitch為著名的美國教育史學家、教育政策觀察員、教育分析與評論員,現任職於美國紐約大學。 著有"The Death and Life of the Great American School System: How Testing and Choice Are Undermining Education"和"Reign of Error: The Hoax of the Privat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Danger to America's Public Schools"等書。

(**本文獲原作者Ravitch教授中文翻譯授權,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